在网络世界「负负≠正,负负有时=无穷负」!研究证实:少看负面信息,心情与浏览的信息会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且需警惕快感缺失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12-12 09:20
这两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时真的很脆弱,不仅会受到内在情感的影响,也与我们日常的行为选择息息相关。
提问:你每天花多长的时间刷手机?是否有些内容让你哈哈大笑,有些则令你愤怒,还有些勾起了你的伤心往事,抑或是无论看到什么内容,你的内心都毫无波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成千上万条新闻、消息淹没,2024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平均每天会花上长达6.5小时上网,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于信息搜索。而相对于乐观、积极向上的资讯,负面消息总是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
这项贯穿于我们工作、学习、休息中的活动不可避免的,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Google Trends的数据分析显示,人们对疫情的关注度显著上升,这不仅改变了很多人日常的生活模式,也加剧了一些人的焦虑和恐惧。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流:从娱乐八卦到国际大事,每一次点击、每一条推送都在无形之中牵动着我们的心弦。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措施调整自己的上网习惯,是不是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呢?
一. 少看负面信息
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大学、英国马克斯-普朗克大学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评估了网络浏览习惯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我们在网上寻找的信息是否反映了我们当前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信息消费方式是否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况?
在研究中,共有1,145名参与者被招募参与了四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研究阶段。参与者需要使用Mozilla Firefox浏览器记录他们的网络浏览历史,并提交给研究团队进行分析。
对于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参与者分别连续五天和一天内完成指定时长的网络浏览任务,并在每次浏览前后报告自己的情绪状态。研究人员随后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并评估了每个网页的情感倾向,包括正面和负面评分。后两个阶段进一步验证了之前发现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并测试了一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即通过提示用户即将访问页面可能带来的情感影响,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选择。最终,研究证明了提供有关网页情感特性的线索确实有助于改善用户的心情。
图1: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流程,图片来源自[1]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线上寻找的信息不仅反映了他们当前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信息消费模式还会反过来塑造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简单来说:
1. 心情影响信息选择: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我们会尽量避免看负面的消息;而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我们反而更容易去看那些消极的内容。这会导致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 信息选择反过来影响心情:接触过多的负面信息会让我们感到更糟,而正面或中性的信息则能改善我们的心情。简单来说,看什么内容会影响我们的感觉。
3. 提示信息能规避部分负面消息带来的影响:为了打破这一循环,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干预措施——即通过提示用户即将访问页面可能带来的情感影响,比如阅读这个页面会带来开心或是难过。结果显示,提供有关网页情感特性的线索确实有助于改善用户的心情,帮助参与者更好地选择Ta要访问的内容。
图2:在网上自助浏览负面内容与较差的心理健康有关,图片来源自[1]
图3:浏览负分值越高的网页,在浏览前后的情绪都会越差,图片来源自[1]
综上,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在网上做什么、看什么内容,不仅反映了我们当下的心情,还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情绪。例如,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你可能会去找一些让你更加不开心的东西来看,而这又会让你觉得更糟糕。相反,如果我们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内容,心情就会变好。
不过,还有另一种情况——无论看到什么内容,你的内心都毫无波澜,即使看到积极向上、有趣的信息,你也无法感到快乐。如果这是你经常有的感受,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一种与抑郁症相关的症状,被称为快感缺失(anhedonia)。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心理上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大脑的神经编码,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健康。
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可能是快感缺失
今年,美国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就深入分析了快感缺失这一特殊的心理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本研究选择了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研究者们通过光遗传学技术直接操控小鼠大脑中的特定神经元(中脑多巴胺神经元),观察这些变化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一部分小鼠被注射了一种药物来激活或抑制这些神经元,这种药物可以通过光遗传学手段精准地调控神经元活动。随后,研究者让小鼠完成了一系列任务,比如寻找奖励食物。这些任务旨在模拟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奖励的行为。最后,研究人员使用先进的记录设备,如Neuropixels探针,以高精度监测小鼠大脑中成千上万个神经元的活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当小鼠的大脑中某些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们表现出更积极的行为,比如更加努力地去获取奖励。相反,如果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减弱,则会导致类似抑郁的症状加重。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大脑中特定神经元活动水平与个体情绪反应及行为表现之间的直接关联,也挑战了传统观点——即抑郁症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研究表明,生理上的变化同样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4:慢性社会失败应激(CSDS)后,能恢复和易感小鼠的不同行为特征
除了上述发现外,研究人员还锁定了一个重要的分子靶点——黑皮质素4受体(MC4R)。这个受体位于大脑的关键区域伏隔核内,负责调节情绪反应。具体而言,MC4R介导了伏隔核内的突触可塑性变化,这对于快感缺失的发生至关重要。这意味着,MC4R可能是治疗抑郁症特别是针对快感缺失症状的关键突破口。通过操控这一靶点,未来可能开发出新的药物或其他疗法来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尤其是那些经历快感缺失的人群。
小结
综上所述,这两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时真的很脆弱,不仅会受到内在情感的影响,也与我们日常的行为选择息息相关。无论是在线上的信息消费习惯,还是大脑深处神经元的活动,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因此,平日里刷手机还是尽可能减少浏览负面信息,多看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了解并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及时调整心态,预防不良情绪的积累。
参考文献:
[1]Kelly CA, Sharot T. Web-browsing patterns reflect and shape mood and mental health. Nat Hum Behav.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1, 2024. doi:10.1038/s41562-024-02065-6
[2]Xia F, Fascianelli V, Vishwakarma N,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neural code of stress to control anhedonia.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4,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8241-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