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癌症研究》:益生菌化解高脂饮食促癌的“命”!中山大学团队发现,约氏乳杆菌合成的鹅去氧胆酸,可以促进肠癌细胞凋亡

来源:奇点糕 2025-10-14 11:46

该研究表明,肠道里的约氏乳杆菌可以通过BSH酶催化生成CDCA,进而通过诱导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抑制结直肠癌发生。

烧烤火锅,炸鸡奶茶……高脂饮食的快乐背后,是结直肠癌风险的悄然攀升。在高脂饮食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是高脂饮食,为什么有些人安然无恙,有些人却不幸中招?

这背后的关键,可能并不完全取决于基因,而是与我们肠道中数万亿的微生物息息相关。近年来,科学家逐渐意识到,肠道菌群是决定个体对饮食反应差异的重要调节器。

近日,Cancer Research 期刊发表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团队的最新论文。研究团队揭示,肠道内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的富集可以解释为何部分个体对高脂饮食更具抵抗力。

研究结果还显示,给结直肠癌小鼠口服补充约氏乳杆菌,可以显著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结直肠癌发生,效果依赖于其代谢产物鹅去氧胆酸(CDCA),表明约氏乳杆菌在肥胖患者预防结直肠癌方面具有潜力。为改善给药方式,研究团队利用约氏乳杆菌合成CDCA的关键酶构建了工程菌,发现同样可以帮助高脂饮食小鼠减轻结直肠癌负担。

论文首页截图

高脂饮食是结直肠癌公认的风险因素,但它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这种巨大的个体差异,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破解的谜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也观察到这一现象。即使同样接受高脂饮食,部分小鼠(HIC-R组)仍能抵抗肿瘤发生,而另一部分(HIC-S组)则易感。

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实验,他们发现将HIC-R小鼠的菌群移植至抗生素预处理的小鼠中,后者也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能力,提示肠道菌群是决定个体对高脂饮食反应差异的关键因素。

进一步通过RNA测序,研究团队发现HIC-R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显著富集。约氏乳杆菌是一种肠道益生菌,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已有小鼠实验显示其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IPA)可以激活前体耗竭T细胞,并提高针对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约氏乳杆菌的出现让研究团队打起了精神。

为验证约氏乳杆菌在这里现身的意义,研究者给结直肠癌小鼠口服补充约氏乳杆菌。结果显示,口服补充具有生物活性的约氏乳杆菌,能够显著减少小鼠的肿瘤发生,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率并抑制其增殖。另外,小鼠肿瘤类器官实验结果提示其保护作用依赖于活性代谢产物。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者发现HIC-R小鼠和接受其菌群移植的小鼠中,鹅去氧胆酸(CDCA)水平显著升高。CDCA是一种初级胆汁酸,通过与法尼醇X受体(FXR)结合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后续实验显示,外源性补充CDCA可在体内外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且对正常小鼠肠上皮细胞无毒性,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抗肿瘤效应。

机制上,研究者发现CDCA并非通过传统的FXR信号通路起作用,而是通过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来实现其抗肿瘤效果。电镜观察显示CDCA处理后的肿瘤类器官出现线粒体肿胀、膜电位下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增加,同时ROS水平显著升高,最终激活凋亡通路。

最后,研究者锁定约氏乳杆菌中的胆汁酸水解酶(BSH) 是其合成CDCA的关键酶。有了这些证据,他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出表达BSH的大肠杆菌(BL21-bsh),其培养上清能显著抑制肿瘤类器官生长并诱导ROS和凋亡。体内实验也证实,灌服该工程菌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肿瘤负荷。

该研究表明,肠道里的约氏乳杆菌可以通过BSH酶催化生成CDCA,进而通过诱导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抑制结直肠癌发生。这为我们对肠菌-饮食-肿瘤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深入理解,也为开发基于益生菌或工程菌的结直肠癌预防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