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9(第五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沪圆满闭幕

  1. 肠道

来源:本站原创 2019-04-01 10:19

2019年4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3月3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 “2019(第五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建工浦江皇冠假日酒店圆满闭幕。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500多位肠道微生态领域学者及从业者与会,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郭晓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等24位嘉宾受邀报告分享研究成果与心得。 大会开幕 本次大会采用“主会场+两个分会场”的形式

2019年4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3月3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 “2019(第五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建工浦江皇冠假日酒店圆满闭幕。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500多位肠道微生态领域学者及从业者与会,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郭晓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等24位嘉宾受邀报告分享研究成果与心得。
 

大会开幕
 
本次大会采用“主会场+两个分会场”的形式,就肠道微生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临床进展及科学转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层交流。
 
 
首日的主会场中,郭晓奎教授整体性地介绍了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大家梳理了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挑战。杨云生教授做了肠道科学与脑科学的报告,分享了数例肠道菌群紊乱综合征的特殊病例。下半场出席的任建林教授详尽地介绍了团队在肠道微生物与多种疾病中诊疗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成果。马永慧教授围绕人体肠道微生态重点谈论了诸多对医学研究伦理与政策规制上的认识和思考。
 

郭晓奎教授演讲
 
下午,分会场一中,五位专家从多方面为我们讲述了各自在肠道微生态的基础研究。宁康教授“健康菌群时空多重可塑性研究”报告主要讲解了微生物组大数据整合与挖掘的工作。刘星吟教授主要阐述她们团队在菌群结构影响宿主基因表观遗传及孤独症致病机制的几项工作成果。马迎飞教授主要介绍了人微生物组计划的国内外现状,以及人体噬菌体组和人体健康的研究内容。陈鹏教授展示了团队从事的肠道微生物与外周器官损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成果。蔡英杰教授主要展示了他们发现研制系列益生菌菌株,通过脑肠轴线有效干预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成果。

 

分会场二中,四位嘉宾则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肠道微生态在消化科临床研究治疗上的动态。冉志华教授和韩丽娟教授介绍了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诊断及治疗上的知识和思考;而于君教授和秦楠教授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及肿瘤免疫治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第二日的会议依旧分为两个会场,分会场一的代谢板块,三位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刘宏伟教授展示了团队肠道菌群与肥胖脂肪肝等代谢疾病机制探究和干预的研究工作成果。何宝坤教授介绍了团队基于肠道菌群发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药。而李后开教授则主要谈论了肠道微生物研究标准化和可重复性的研究与思考。
 
 
分会场二中,三位学者展示了微生物科学转化的成果和可能性。徐欣教授主要介绍了他们在肠道微生物参与调控牙槽骨炎性吸收的作用与机制的工作。张晨虹教授主要介绍了膳食纤维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介导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成果。最后刘洋洋博士做了题为“从肠道微生物到活体生物药”的报告。
 
 
最后半天的技术前沿环节,魏泓、陈静、王炜和钟焕姿等四位研究学者分别介绍了他们在无菌动物、高通量技术、化学探针等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上的探索和运用。
 
 
(茶歇区演讲)
 
本次会议继承了历往四届研讨会的传统,作为一个活跃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汇聚了诺禾致源、浙大迪迅等几十家肠道微生态相关领域优秀的科技服务及出版服务企业。通过他们对包括微生物基因测序、质谱分析、代谢组学检测分析和生物信息技术支持,以及微生物生物制品、过敏诊断和治疗制剂等科技产品的展示,让参会者接触并切身感受到了微生物产业链科技的最新研究与转化技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