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将结直肠癌复发风险降低一半!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25 13:49
研究团队认为,阿司匹林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容易获取且价格极低的药物,相比许多现代抗癌药物优势明显,这项研究结果具有全球意义,可能影响全球结直肠癌的治疗指南。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自 1898 年上市以来,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来发现它还是一种血液稀释剂,可以通过抗凝帮助预防心脏病发作。
近年来,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在多种疾病中有效,甚至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也有着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例如,阿司匹林可降低高危人群患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风险,还可能提高结直肠癌确诊后的无病生存期,尤其是对于携带体细胞 PIK3CA 基因突变的患者。然而,目前还缺乏来自随机试验的数据证明这一点。
2025 年 9 月 17 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题为:Low-Dose Aspirin for PI3K-Altered Localized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这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能够将携带 PI3K 通路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占比近 40%)的癌症复发风险降低大约一半,并提高了他们的无病生存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对象为患有 I 期、II 期或 III 期直肠癌,或 II 期、III 期结肠癌且携带 PI3K 通路基因体细胞突变的患者。受试者按 1:1 比例分组,每天一次接受 160 毫克阿司匹林或匹配安慰剂治疗,持续三年。符合随机分组条件的患者包括:在第 9 号或 20 号外显子中特定 PI3KCA 热点突变者(A组),以及携带 PI3KCA、PI3KR1 或 PTEN 基因中其他中度或高度影响体细胞突变者(B组)。主要终点是针对 A 组突变患者采用时间-事件分析法评估的结直肠癌复发情况;次要终点包括 B 组突变患者的结直肠癌复发率、无病生存期及用药安全性。
在 2980 名拥有完整基因组数据的患者中,检测到 1103 名(37.0%)存在 PI3K 通路基因突变。在 515 名 A 组突变患者和 588 名 B 组突变患者中,分别有 314 例和 312 例被分配接受阿司匹林或安慰剂治疗。
在 A 组突变患者中,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的 3 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7.7% 和 14.1%(风险比=0.49);在 B 组突变患者中,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的 3 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7.7% 和 16.8%(风险比=0.42)。在 A 组突变患者中,阿司匹林组和安慰剂组的 3 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88.5% 和 81.4%(风险比=0.61);在 B 组突变患者中,阿司匹林组和安慰剂组的 3 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89.1% 和 78.7%(风险比=0.51)。阿司匹林组与安慰剂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6.8% 和 11.6%。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 PIK3CA 基因第 9 号外显子或第 20 号外显子存在热点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阿司匹林将结直肠癌复发率显著降低了近一半,而在 PI3K 通路基因中存在其他体细胞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阿司匹林似乎也有类似的益处。
那么,阿司匹林是如何降低结直肠癌复发风险的呢?研究团队认为,阿司匹林的这种效果很可能是由于阿司匹林通过几种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减轻炎症、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肿瘤生长。这些机制的组合使得环境变得不利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团队认为,阿司匹林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容易获取且价格极低的药物,相比许多现代抗癌药物优势明显,这项研究结果具有全球意义,可能影响全球结直肠癌的治疗指南。
相关阅读:
2025 年 3 月 5 日,剑桥大学高级博士后研究员 杨杰 等人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Aspirin prevents metastasis by limiting platelet TXA2 suppression of T cell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阿斯匹林通过解除血小板 TXA2 对 T 细胞免疫的抑制,来防止癌症转移。
该研究发现了一条新型免疫抑制通路——血小板产生的 TXA2 通过激活 ARHGEF1 抑制 T 细胞的抗肿瘤免疫,而阿斯匹林通过靶向该通路增强 T 细胞抗肿瘤免疫,因此,阿司匹林或可作为一种便宜、技术含量低且有效的辅助疗法,通过增强自然免疫来防止癌症转移。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阿司匹林与其他免疫疗法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其抗转移作用。
论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50465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626-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