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独特的三维基因组特征为治疗后窝A组室管膜瘤提供潜在的新靶点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07-17 10:55
在这项研究中,这些作者仔细观察了他们可以称之为 PFA室管膜瘤细胞基因组(细胞中发现的整套 DNA 指令)的“地理位置”。
后窝A组室管膜瘤(posterior fossa group A ependymoma, PFA室管膜瘤)是一种罕见的、对治疗有耐药性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大脑和脊髓。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们是复发率最高、预后最差的儿童癌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卡尔加里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PFA室管膜瘤基因组中称为TULIPs的独特三维特征,这些特征最终可能成为开发更有效疗法的靶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7月9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ULIPs decor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genome of PFA ependymoma”。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的Marco Gallo教授说,“PFA室管膜瘤是致命的。针对这些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研发进展甚微,其原因之一是大多数PFA室管膜瘤缺乏驱动肿瘤生长的明确基因突变。由于没有明确的基因靶点,我们无法设计特定的疗法,因此我们研究了这种肿瘤的另一个方面,即DNA在细胞核内的排列方式。”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的Nada Jabado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PFA室管膜瘤通常在非常年幼的儿童中被诊断出来,而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放疗是目前唯一可用的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而且会导致严重的发育和认知问题。这是我们希望改变的现实。”
揭示肿瘤细胞基因组的三维结构
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有大约6.6英尺(2米)长的线性DNA,这些DNA被储存在细胞核中,使细胞能够方便地获取最常用的基因,并将不常用的基因放在一边。这就像整理衣橱一样,最常用的衣服放在前面,很少穿的衣服放在后面。
图片来自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6.023
为了适应狭小的细胞核,长长的DNA分子被折叠、扭曲、绕圈,从而形成特定的三维构象,有的地方更紧密,有的地方更松弛,最终可以帮助细胞表达执行任务时所需的基因。
在这项研究中,这些作者仔细观察了他们可以称之为 PFA室管膜瘤细胞基因组(细胞中发现的整套 DNA 指令)的“地理位置”。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的Michael D Taylor教授说,“我们研究了PFA室管膜瘤细胞在三维空间中组织DNA的独特方式,即在通常相距甚远的基因组区域之间协调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了其他类型的小儿脑癌中不存在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在可预测的基因组位置反复出现。我们将它们命名为 TULIPs,即PFA室管膜瘤细胞中的 B 型超长相互作用(Type B Ultra-Long Interactions)。”
这些作者利用Hi-C技术剖析了PFA室管膜瘤整个基因组的三维结构,并将其与来自不同肿瘤类型和非恶性组织的大量样本进行了比较。在这一过程中,TULIPs出现在非常紧密的DNA特定区域,因此难以接近,这表明细胞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该个区域中的基因。
Gallo教授解释说,“TULIPs还倾向于在很远的距离上相互影响。一个TULIP可能位于染色体的末端,而另一个TULIP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的另一端,它们会以惊人的力量找到相互影响的途径。不同染色体上的 TULIPs也能相互聚合并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还发现,TULIPs以外的区域总体上看起来更松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TULIPs与细胞的功能息息相关。”
潜在可操纵的化学标签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TULIPs在组蛋白H3K9上携带一个可以作为一种化学标签的甲基,其中组蛋白是一种与DNA结合的蛋白。事实上,当这些作者抑制 H3K9 在来自PFA室管膜瘤患者的体外培养物中的这种化学标签时,他们发现 TULIPs 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PFA室管膜瘤细胞的存活能力受损。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ULIP相互作用对PFA室管膜瘤细胞的存活非常重要,从而为治疗开辟了新的潜在靶点。
Jabado博说,“我们认为,TULIPs是癌症发展早期存在于祖细胞中的短暂结构,其中祖细胞是干细胞的后代,在成熟细胞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然而,要了解TULIPs产生和介导癌细胞行为的机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通过进一步研究这一机制,我们或许能够探索出清除它们的治疗策略,以促进肿瘤的消除。”(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Michael J. Johnston et al. TULIPs decor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genome of PFA ependymoma. 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6.0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