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院小儿骨科团队通过内镜联合峡部螺钉技术成功为青少年患者完成腰椎峡部裂修复手术
来源:上海六院 2025-05-29 11:40
上海六院小儿骨科团队通过峡部螺钉技术联合内镜技术进行峡部修复,保留运动单元,更微创、更精准,为青少年重返赛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终于有机会可以重返赛场了,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我开心的事了。”11岁的运动员小李(化姓)激动地说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小儿骨科团队在陈博昌教授、秦晖主任的指导下,小儿骨科曹亮亮医生通过峡部螺钉技术(Buck技术)联合内镜技术成功修复了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小李的手术于2024年4月19日完成,随着长达1年的随访,峡部断裂位置不仅成功获得了修复,而且一直维持着很好的愈合状态。术前诉说的腰部疼痛的症状也完全缓解,目前已重返赛场。相较于现有治疗技术,该技术通过有限的显露能够避免损伤关节突及后柱韧带等正常结构,同时峡部螺钉也能够有效避免峡部再次断裂,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治疗提供了更微创、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据悉,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多见于运动员,在早期属于应力性骨折,到终末期断端往往会发生硬化进而形成假关节,据文献报道,终末期腰椎峡部裂保守治疗愈合率为零!虽然大部分青少年腰椎峡部裂通过系统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往往难以继续承受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并且部分患儿远期仍需要面临病变节段失稳,进而可能需要进行腰椎融合手术。
小李是一名运动员,年仅11岁的他已经被腰骶痛折磨了2年,经保守治疗后疼痛虽有缓解,但运动后仍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李的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原本已经做好了放弃当运动员的梦想。经腰椎CT提示,患者小李的L5双侧峡部裂;腰椎MRI提示,峡部断端疤痕增生,无水肿信号。
A-D:术前CT提示双侧腰椎峡部裂,断端硬化,MRI提示断端无明显水肿信号,瘢痕形成;E-F:提示术后螺钉位置在位;G-H:提示断端植骨并峡部螺钉位置在位;I-K:CT显示双侧峡部均愈合,螺钉无断裂松动;L:为术后切口
六院小儿骨科秦晖主任、曹亮亮医生考虑到小李之后还想从事体育运动,决定为其采取峡部螺钉技术联合内镜技术进行腰椎峡部修复手术。术中手术团队采用OSE技术,通过正中单一切口内镜下对双侧峡部断端进行清理,断端加压植骨,内镜监测下双侧置入峡部螺钉。术后3个月断端骨折愈合,VAS评分从术前8分降至0分,腰椎JOA评分改善率100%,脊柱活动自如。
A:内镜下断端瘢痕清理;B:内镜下断端植骨;C-D:内镜下监测螺钉置入
据曹亮亮医生介绍,峡部螺钉固定联合内镜下峡部断端清理植骨具有以下独特优势:一是能够保护软组织血供,避免开放手术导致的断端周围广泛软组织剥离;二是避免医源性损伤,峡部螺钉置入仅需内镜下显露部分椎板下缘,避免对正常关节突关节、黄韧带及棘间韧带等后柱正常结构造成医源性损伤,这对青少年患者脊柱发育和长期稳定性尤为重要;三是极大降低再次断裂的可能,峡部螺钉置入椎板后不仅可以固定断端,促进愈合,愈合后还可以加固峡部,避免再次发生断裂。此外,还能提高峡部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内镜技术实现峡部螺钉置入时从定位到跨断端置入(包括位置和深度)的全程监控,同时避免二次内固定取出,峡部螺钉相比其他内固定物几乎无软组织占位效应,因内固定撞击、移位等原因导致的二次手术发生率更低。目前,患者小李恢复良好,后续将进行康复。医生提醒,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是有滑脱趋势的腰椎峡部裂,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可以寻求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医生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诊疗建议。
小李重返运动场
截至目前,文献报道已报道了多种腰椎峡部修复手术,其中包括横突-棘突捆绑技术、椎弓根-椎板固定技术(如椎弓根螺钉-椎板勾技术(图1)、椎弓根螺钉-“U”棒技术(图2)、椎弓根螺钉-钛缆技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图3)以及峡部螺钉技术等。
图1 椎弓根螺钉-椎板勾技术
图2 椎弓根螺钉-“U”棒技术
图3 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此次,上海六院小儿骨科团队通过峡部螺钉技术联合内镜技术进行峡部修复,保留运动单元,更微创、更精准,为青少年重返赛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