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解析大脑皮层抑制性神经元多样性的发育机制

来源:网络 2024-01-04 15:29

该研究工作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测序分析、遗传学、细胞谱系追踪和病毒示踪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大脑皮层SST长投射和SST中间神经元不同的发育轨迹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米达课题组与VIB脑与疾病中心Lynette Lim课题组和伦敦国王学院发育神经生物学中心Oscar Marín课题组合作在Neuron发表了题为“大脑皮层生长抑素类长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表现不同的发育轨迹”(Cortical somatostatin long-range projection neurons and interneurons exhibit divergent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大脑皮层生长抑素类长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表现不同的发育轨迹”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大脑皮层生长抑素类抑制性神经元多样性的发育过程,阐明了抑制性长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不同的发育轨迹,发现了调控抑制性长投射神经元特化成熟的分子程序。

生长抑素类(SST)抑制性神经元作为大脑皮层抑制性神经元的主要类型之一,产生于腹侧端脑中间神经节隆起(MGE)。由MGE的神经祖细胞分裂后产生的新生抑制性神经元主要为小清蛋白类(PV)神经元和SST神经元。SST神经元绝大多数是形成局部投射的中间神经元,极少数会建立长程投射来调控其他脑区的神经元活动。

为了研究SST神经元多样性的发育机制,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小鼠内源荧光标记SST神经元,利用流式分选富集了胚胎发育第16.5天(E16.5)、出生后第1天(P1)和出生后第5天(P5)位于小鼠大脑皮层的SST神经元,而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图1)。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发育时期的SST神经元可以聚类为建立长程投射的长投射(LRP)神经元类型(包含4个转录组亚型),和建立局部投射的中间神经元类型。中间神经元则聚类为Martinotti(MC)细胞类型(包含3个转录组亚型)和non-Martinotti(nMC)细胞类型(包含5个转录组亚型)。同时,研究人员结合公开数据中P10小鼠大脑皮层SST神经元的基因表达进行分群和对比,发现大脑皮层SST神经元的多样性在胚胎发育时期已经出现并在出生后持续稳定存在。

图1:发育过程中大脑皮层SST神经元的多样性

随后,研究人员根据SST神经元发育轨迹的分析,指出早在胚胎发育时期,SST神经元内部已经建立两支截然不同的发育轨迹——其一为形成长程投射的LRP神经元,另一为形成局部投射的中间神经元(图2)。针对胚胎时期已获得细胞命运的LRP神经元亚型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特异性富集表达于LRP2亚型神经元的转录因子Dach1以及富集表达于大部分LRP神经元的转录因子Pou3f2。

图2:SST抑制性神经元不同的发育轨迹

研究人员利用SST-Cre转基因工具鼠条件性敲除Dach1或Pou3f2基因。研究发现LRP神经元缺失Dach1后,会导致其向对侧纹状体的长程投射显著性增加,但并未影响LRP神经元本身的数量;然而LRP神经元缺失Pou3f2后,并不影响其向对侧的长程投射,但LRP神经元的数量在P5之后会显著性的下降。这表明Dach1和Pou3f2分别对LRP神经元建立正确投射和维持细胞存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3)。

图3:Dach1和Pou3f2对SST长投射神经元发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工作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测序分析、遗传学、细胞谱系追踪和病毒示踪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大脑皮层SST长投射和SST中间神经元不同的发育轨迹,以及驱动其发育成熟的不同分子程序。该研究工作阐明细胞命运决定的时间规律在不同类型抑制性神经元之间具有异质性,为深入理解抑制性神经元多样性的发育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补充。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米达助理教授、VIB脑与疾病中心Lynette Lim研究员和伦敦国王学院发育神经生物学中心Oscar Marín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9级博士研究生龙真与2021级博士研究生燕逸铭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