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40年里,亚洲人的胆固醇升高了多少?

  1. 胆固醇

来源:学术经纬 2020-06-27 11:51

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是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过去常被认为是西方高收入国家的特征。然而,这一趋势在近40年里有了很大变化:一些欧洲国家的胆固醇水平下降明显;亚洲人的胆固醇水平在逐年上升。如今在高胆固醇导致死亡的人群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群已经占了半数!中国,在1980年曾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到2018年时,



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是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过去常被认为是西方高收入国家的特征。然而,这一趋势在近40年里有了很大变化:一些欧洲国家的胆固醇水平下降明显;亚洲人的胆固醇水平在逐年上升。如今在高胆固醇导致死亡的人群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群已经占了半数!中国,在1980年曾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到2018年时,已超过许多西方国家,成为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一结论来自顶尖学术期刊《自然》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世界各地近1000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汇总了1980年至2018年里1127项研究的数据,对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总共超过1亿成年人的胆固醇水平展开分析。
胆固醇是血液中的蜡状物质,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通常被归为“好”胆固醇,达到一定浓度被认为有助于清除过多的“坏”胆固醇,也就是非高密度脂蛋白(或称中低密度,non-HDL)胆固醇。
在这项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除了检查总胆固醇水平,也分别对HDL胆固醇和非HDL胆固醇进行了分析,以了解高胆固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
在高收入国家,尤其是西欧、北欧、北美、大洋洲,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急剧下降。比利时和冰岛是自1980年以来非HDL胆固醇水平下降幅度最明显的。
非HDL胆固醇增幅最大的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等东亚、东南亚国家。按年龄标准化的平均非HDL胆固醇每十年增加0.23 mmol/l。
1980年,中国女性的非HDL胆固醇排名世界第152位。2018年,排名世界第110位。
1980年,中国男性的非HDL胆固醇排名世界第153位。2018年,世界排名第99位。
非HDL胆固醇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论文中指出,2017年,全世界由非HDL胆固醇导致死亡的人数约390万,相比1990年时增加了91万。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中东亚增加了2倍多,致死人数从25万增加到86万。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Majid Ezzati教授指出,西方国家“坏”胆固醇水平的下降部分归因于对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尚未广泛使用他汀类降脂药。
除了药物因素外,饮食因素无疑对胆固醇水平起了极大影响。许多加工食品中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精致碳水化合物等,是引起“坏”胆固醇上升的重要因素。
基于这些数据,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作者们在最后建议,各个国家地区都需要采取政策手段,帮助人们增强营养(例如用不饱和脂肪替换饱和脂肪等),以及改进治疗手段。(生物谷 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