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Cell:樊嘉/高强/覃文新/王存团队系统总结晚期肝细胞癌的精准治疗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2-15 15:41

该综述全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方案中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分子分型、微环境异质性和发病病因等对肝细胞癌临床精准治疗的潜在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高强教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员和王存研究员,在 Cancer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Precision treatment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长篇综述。

 

该综述全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方案中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分子分型、微环境异质性和发病病因等对肝细胞癌临床精准治疗的潜在影响,探讨临床前研究成果向临床治疗转化所面临的困境,并对晚期肝癌精准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图片

 

肝细胞癌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机制和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诊断难、病情进展快,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临床主要依靠系统性药物治疗。在过去十余年里,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新开发的治疗策略仍很难达到临床预期,大多数肝细胞癌患者对这些疗法产生耐药。

 

精准治疗,即根据患者的自身分子特征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旨在最大化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治疗副作用,是癌症治疗模式的重要转变。尽管精准治疗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取得显著成功,但在肝细胞癌临床治疗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这篇综述中,作者系统且全面地阐述如何针对晚期肝细胞癌实施精确治疗。

 

图片

 

目前已获FDA和NMPA批准的晚期肝细胞癌一线疗法包括Atezolizumab联合Bevacizumab、Sintilimab联合IBI305、Sorafenib、Lenvatinib以及Durvalumab联合Tremelimumab等。作者首先总结了针对以上一线疗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循环血液来源的生物标志物。

 

随后,作者分析了不同病因对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全身因素(如肥胖)和器官特异性因素等(如NAFLD)对免疫治疗结局的影响。通过基于多维组学的肝细胞癌分子分型,有助于筛选潜在的治疗靶点并发掘新型的治疗药物。同时,考虑到免疫治疗方案在晚期肝细胞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针对肝细胞癌的微环境进行了阐释,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亚群的多面性和空间位置等因素对免疫治疗的影响。

 

图片

 

最后,作者提出晚期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新型的治疗手段(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抗体偶联药物和mRNA疫苗等)、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试验以及通过病人来源的肝癌模型推动个体化治疗等。这些发展方向将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崭新的治疗机会和希望,最终让科技发展造福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王存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医院博士生杨旭鹏、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博士生杨晨、中山医院张舒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