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新研究揭示糖浆导致脂肪肝的背后原因
来源:学术经纬 2020-08-26 08:17
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是可乐等很多含糖饮料的主要成分,也普遍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玉米糖浆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科学家们发现,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比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即常说的脂肪肝)。“古埃及人就知道,果糖可以诱发脂肪肝:他们给鸭和鹅大量喂食富含果糖的无花果干和枣子,从而得到肥美的鸭肝和鹅肝
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浆是可乐等很多含糖饮料的主要成分,也普遍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玉米糖浆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科学家们发现,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比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即常说的脂肪肝)。
“古埃及人就知道,果糖可以诱发脂肪肝:他们给鸭和鹅大量喂食富含果糖的无花果干和枣子,从而得到肥美的鸭肝和鹅肝。”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Michael Karin教授说,“有了现代生物化学和代谢分析,我们知道,果糖增加肝脏脂肪的能力是葡萄糖的两三倍。随着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软饮料消费量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出现爆炸性增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目前已经是全世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病因,在美国影响了多达三分之一的人口。脂肪肝如果进一步发展,还可能转变成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不过,Karin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过量摄入果糖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比过去的认识更复杂。根据他们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论文,动物摄入过量果糖后,在肝脏受到不良影响之前,肠道首当其冲,会发生肠壁渗漏。研究人员希望,这一新发现可以为预防肝损伤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在肠道内壁,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构成了一道屏障,上面覆有黏液,可以防止肠道里面的细菌、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例如内毒素)渗漏进血液。然而,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当肠道细胞大量代谢果糖时,产生的维持肠道屏障的蛋白质变少了,导致肠道的渗透性增加。
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的饮食中添加了大量果糖和脂肪,“模拟了美国青少年的相对果糖摄入量——每日热量的21.5%由果糖提供,通常还同时摄入汉堡、薯条等高热量食物。”
由于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受损,“漏”入血液的内毒素含量升高。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内毒素进入肝脏,增加了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且刺激果糖和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沉积,而这些变化都是脂肪肝发展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还观察到,如果果糖摄入量降低到一定阈值以下,小鼠身上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这一结果说明,只有长期过量摄入果糖才会危害健康,正常通过水果摄入适量果糖是身体可以耐受的。
“糟糕的是,许多加工食品里都有高果糖玉米糖浆,所以大多数人无法估计自己实际摄入了多少果糖。” Karin教授说。
根据他们的发现,研究人员指出,未来可以基于修复肠道屏障来开发新的疗法,避免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