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胆汁酸背大锅!科学家发现肝癌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的新机制,肝脏合成的胆汁酸竟能双管齐下让T细胞失能
来源:代丝雨 2025-01-14 11:30
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肝脏的免疫抑制环境,竟然得怪它自己产生的胆汁酸(BA)。
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肝脏的免疫抑制环境,竟然得怪它自己产生的胆汁酸(BA)。
研究发现,胆汁酸和部分次级胆汁酸的积累会通过不同机制造成T细胞损伤和功能抑制,导致免疫治疗“有心无力”。有趣的是,同样身为次级胆汁酸的熊去氧胆酸(ursodiol)却能抵消上述负面影响。
研究者认为,除了直接抑制胆汁酸合成路径,通过膳食补充熊去氧胆酸或许也能有效提升肝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肝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呈免疫抑制状态的,从肝移植排斥风险低就能看出来。
是什么让肝脏如此特殊呢?
研究者关注到了胆汁酸头上。
胆汁酸是肝脏代谢胆固醇的产物,胆汁酸会通过胆汁酸-辅酶A:氨基酸N-酰基转移酶(BAAT)与氨基酸偶联,生成的共轭胆汁酸会释放到肠道,经肠道微生物代谢为次级胆汁酸,再通过血液循环或胆汁回到肝脏。
此前就有研究者发现,肝癌患者常见胆汁酸水平高;在实验动物中也能观察到,胆汁酸合成不受控或胆汁酸在肝内滞留都会导致自发性肝癌。
显然,胆汁酸直接参与了肝癌的形成。
研究者对比了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发现癌组织中的总胆汁酸水平和部分共轭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
此外,癌组织中BAAT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
研究者还测试了其他的肝癌模式小鼠,包括注射肝癌相关突变细胞诱导肝癌,以及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的肝癌,发现饮食补充熊去氧胆酸都能促进肝脏中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起到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
总的来说,BAAT的存在影响了肝脏微环境中胆汁酸的构成和微生物来源的次级胆汁酸,改变了肿瘤浸润T细胞的功能。至于BAAT具体是如何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次级胆汁酸的组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