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V感染调控血脑屏障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来源:网络 2023-12-25 10:07
外源的IFN(IFN-β和IFN-λ1)可以显著减轻内皮屏障的损伤。尽管IFITs与IFN之间存在了复杂的调控,但IFITs并不是IFN稳定内皮屏障所必须的。
华中农大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崔旻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ype I/type III IFN and related factors regulate JEV infection and BBB endothelial integrity”的研究论文,阐释了I型/III型干扰素及相关因子在JEV感染和血脑屏障调控中的作用,为寻找日本脑炎治疗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导致日本脑炎(JE)。该病毒感染通常伴随着血脑屏障 (BBB) 完整性的破坏和中枢神经系统 (CNS) 炎症,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解析。作为BBB的主要组成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分隔了血液循环和脑实质,维持着 CNS 内环境的稳态。关于 JE 的研究多聚焦于 CNS 炎症因子对 BBB 的破坏,而JEV 感染引起的 BMECs细胞的相关变化知之甚少。实际上,JEV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中建立感染被认为是病毒穿透血脑屏障的关键初始事件。因此,团队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比较全面地对 JEV 诱导的 hBMECs 细胞内生物信号转导进行了阐述,为天然免疫因子与 BBB 之间的相互调控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总结图如下:
III型干扰素及相关因子在JEV感染和血脑屏障调控中的作用(1)
首先,作者探究了JEV感染人源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所引起的细胞特征性变化。结果提示 JEV 感染并未导致 hBMECs 细胞发生病变但在感染后期影响了细胞活性。随后,为了充分阐明 JEV 和 hBMECs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JEV 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hBMECs 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一系列分析,发现感染后的一系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宿主细胞的天然免疫应答和内皮细胞通透性调节等通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包括 TLR3、RIG-I 和 MDA5)通过识别 JEV 并启动 IRF/IFN 信号传导。 IFN 通过 JAK/STAT 途径触发具有四肽重复序列 (IFIT) 的干扰素诱导蛋白的表达。而在屏障稳态的调控中,不同的 PRRs 发挥了迥异的功能。外源的IFN(IFN-β和IFN-λ1)可以显著减轻内皮屏障的损伤。尽管IFITs与IFN之间存在了复杂的调控,但IFITs并不是IFN稳定内皮屏障所必须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