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中医药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1. 中医药
  2. 人工智能
  3. 大数据

来源:生物谷 2019-11-07 09:12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准医学与医学大数据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工智能的潮流中,中医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0月26日,首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在杭州隆重开幕。这一盛会的举办,显然成为传统中医药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的窗口。 图:TP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赫斯特爵士 作为全球数字健康与智慧医疗的专家与领军者,英国智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准医学与医学大数据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工智能的潮流中,中医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0月26日,首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在杭州隆重开幕。这一盛会的举办,显然成为传统中医药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的窗口。

图:TP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赫斯特爵士

作为全球数字健康与智慧医疗的专家与领军者,英国智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PP”)也在这场大会盛装亮相。同时,TP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赫斯特爵士(FrankHester OBE)应邀在大会上发表演讲,分享了TPP多年来在英中两国践行健康信息化服务的洞察和感悟,以及如何用人工智能激发出中医药发展的新价值。

人工智智能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新动能”

中医与西医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西医是从实验数据中归纳提炼经验,再通过时间检验、修正、发展成理论,而中医则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极具个性化,一人一方,异病同治、同病异治,难以严格的以当前主流的随机双盲临床实验来进行临床研究,加之中医药缺乏令其他行业及专家广泛接受的证据,对中医药的发展带来影响。

然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尤其是深度学习与数据发掘技术的提高,加之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惠及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潜能得到更好的激发。同时,人工智能设备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服务效率。

弗兰克·赫斯特爵士强调,“人工智能可以像疫苗或X射线机一样,为医学带来重大突破。在西方,人们将人工智能和医药知识相结合,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不难想见,如果将人工智能运用到长达几千年积累的中医药领域,必将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赋予全新的视野和不可限量的价值。”

在弗兰克·赫斯特爵士带领的TPP已成为全球数字医疗行业的巨擘,TPP凭借业界领先的先进医疗服务软件进军国际市场,并于2013年进入中国并推广符合中国医疗产业实际需求的、结合中英优势的产品。在基础卫生领域,TPP积极实施多方共赢的合作战略,先后与浙江省和江苏省相关政府部门开展了深入的技术合作和交流,为中国卫生信息化核心技术领域提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应用示范

从英国到中国,深耕中国数字医疗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实际应用 ,比如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辅助诊断、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药物研发和智能诊疗等方面。在中医药的智能发展的道路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实际上是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结局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联的研究,大数据理念恰恰可以反映关联及因果关系。

“中医经验可通过大数据刻划出来,通过算法进行建立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将很好的对中医药数据进行挖掘,辅助中医诊疗以及融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基于中医药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在输入症状、体征、检测指标还是作为输出的疾病种属、证候类型以及最终的诊疗方案时,都应该采用统一的,尽可能规范化以及客观量化的体系等进行标定。”弗兰克·赫斯特爵士表示。

“目前,基于英国本土的医疗大数据,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TPP的算法已经能够做到比医生更早发现卵巢癌病人,50%以上的卵巢癌病人可以得到早期确诊,还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目标和建议,从而改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这项技术将进一步推广到全球。我们希望将整合型数字医疗及人工智能的价值进一步延伸到拥有庞大医疗需求的中国,我们尝试将中医药元素引入TPP的智慧医疗系统中来,进而挖掘中医药所蕴含的无穷价值。”弗兰克·赫斯特爵士进一步说到。

据悉,TPP在面向中国的智慧医疗系统对中医药的诊疗、开方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例如:支持符合本地规范的中医病历书写系统,集成针对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断编码”,以及在系统中配置“中医体质辨识问卷”。从而引导患者了解自身中医体质及中医体质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中医健康指导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为中医药的复兴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人工智能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TPP期待用人工智能持续发掘中医药蕴含的丰富价值,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和复兴不断提供新的动能,更好地造福社会大众。”最后,弗兰克·赫斯特爵士表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