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Developmental Science:研究人员发现非同步音乐活动可促进幼儿观点采择

来源:心理所 2023-03-06 11:00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对自身与他人认知、情绪、意图等心理状态的感知与理解。这种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不仅是儿童理解和产生社会行为的前提,而且是人类建立社交关系和形成社会文化的基础。根据认知发展的建构主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对自身与他人认知、情绪、意图等心理状态的感知与理解。这种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不仅是儿童理解和产生社会行为的前提,而且是人类建立社交关系和形成社会文化的基础。根据认知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儿童通过参与协作活动,培养出理解他人视角和意图的能力,从而为交流、学习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行为奠定了认知基础。

一种已知的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协作活动是音乐活动。共同演唱、拍手、演奏、舞蹈等活动可以提升亲密感和信任度,并促进帮助、合作、配合等亲社会行为。然而,强调彼此相似性的协调形式(如齐唱、齐奏等)亦或差异性的协调(如轮唱、分声部演唱等)更利于促进观点采择能力,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莉琪研究组联合北京大学,采用行为实验和眼动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同步、部分同步、非同步三种音乐合奏形式如何影响4-6岁儿童在实时交流中的自发性观点采择。

儿童在电脑上和一个虚拟同伴一起玩三种合奏形式的音乐游戏。儿童负责演奏小鼓,同伴负责演奏镲片。同步协调条件下,两名儿童按照一样的节奏同时演奏;错位同步(一种特殊的部分同步)条件下,两名儿童节奏相同,但演奏时间相差半拍,即轮流演奏(小鼓一下,镲片一下);非同步条件下,一名儿童的演奏速度比另一名儿童快30%。

自发性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采用由儿童与同伴完成的“货架取物”任务(图1)。儿童站在一个九宫格货架的前面,同伴站在货架背面,其中带隔板的格子里的物体只有儿童可以看到(即“独有视角”),其余格子里的物体则儿童和同伴都可以看到(即“共同视角”)。在每个试次中,同伴对儿童发出一条语音指令,例如,“请把大的那块方形积木给我”(图2)。在共同视角情境中,儿童和同伴的共同视角中有两对大小不同的物体(方形积木和三角积木);在独有视角情境中,只有一对大小不同的物体在共同视角中(方形积木)。如果儿童对视角差异敏感,那么在独有视角情境中,则可以在听到“大”时即锁定大的方形积木,而在共同视角情境中,由于同时有两对大小不同的物体存在,儿童只有在听到“方”时才能锁定目标。

结果显示,错位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儿童在独有视角情境下会比在共同视角情境下更早锁定目标,而同步组儿童在两种情境下的表现则没有显著区别(图3)。这说明错位同步和非同步这两种具有区分性的协调形式比强调整齐划一的同步协调更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实时观点采择。这或是由于错位同步和非同步均需要儿童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区分,并抑制自己模仿他人的冲动,而这种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以及抑制控制力对于实时交流中的观点采择颇为重要。此外,研究还发现,仅有5-6岁儿童在两种视角情境下表现不同,而4-5岁儿童对视角差异则并不敏感,这说明儿童的实时观点采择能力随年龄有所上升。 

图3的两图均显示,错位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儿童在独有视角情境和共同视角情境中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同步组的儿童则未表现出差异。这说明错位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儿童在独有视角情境下能有效利用视角信息提前锁定目标,而同步组的儿童则未利用视角信息。 

研究表明,非同步的音乐活动较同步的音乐活动,反而更能促进幼儿的观点采择。这挑战了过往研究中常见的关于同步和模仿行为亲社会作用的认知,说明差异性协调比一致性协调更能促进观点采择这一核心社会认知能力。上述研究丰富了科学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机制的认知,并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具有启发意义。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可能需要关注目标是否达成,并应关注幼儿是否有一定的分工,从而加强幼儿对他人的任务和共同目标的理解,促进社会认知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Developmental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和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的支持。 

  

图1.货架取物任务的界面示意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