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5年上半年,中国类器官相关研究大盘点

来源:类器官学社 2025-08-17 11:00

本文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在SCI期刊中发表类器官相关研究的部分院校及团队及其研究领域,希望能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近年来,中国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科学家在多种类器官模型构建上取得突破,如肠道、肝脏、肾脏、脑、肺、胰腺等类器官。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团队成功建立了具有功能性的类器官模型,用于研究器官发育、疾病机制和药物反应。

中国学者在《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类器官相关论文,涉及肿瘤类器官库构建、器官芯片与类器官结合技术等,显示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本文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在SCI期刊中发表类器官相关研究的部分院校及团队及其研究领域,希望能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上半年发文总体情况

以关键词“Organoid”检索Pubmed数据库,论文在线时间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学者共发表类器官相关论文811篇。其中,研究性论文592篇,综述性论文218篇,病例报道1篇。

国内的类器官研究学者遍布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等。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省、江苏省是类器官相关论文发表较多的地区。各地区的具体发文数量如下图所示:

图片

△ 各地区发文数量统计

二、类器官研究突出的单位

对研究性论文进行了统计,发文量较大的单位主要有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南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按照影响因子降序排列,Top 10的研究性论文详情如下表所示:

图片

三、类器官研究突出贡献学者

在研究性论文中,部分学者长期深耕于类器官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发表了众多与类器官相关的前沿研究论文及综述文章。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学者有: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建国

Engeletin靶向线粒体功能障碍,通过40427406AMPK/SIRT1/PGC-1α信号传导减轻肠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实验性结肠炎(39985269)

Cynaroside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改善TNBS诱导的结肠炎(39902073)

紫花前胡苷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焦亡改善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40031970)

 

大连医科大学王秀丽

动态培养中的类器官:微流体和3D打印技术(40248908)

促进内皮细胞从焦亡向凋亡的转变:一种减轻甲基乙二醛诱导的血管损伤的新方法(39930472)

白桦脂酸通过调节肠道细胞和类器官中的PPAR-γ/NF-κB信号通路来减少肠道炎症并增强肠道紧密连接(4064715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马少华

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线索促进神经成熟并增强人类前脑类器官的活性(40122897)

表皮和真皮细胞组成的有机球,用于评估微塑料诱导的皮肤毒性(40582217)

从原代组织中提取微滴工程骨骼肌类器官,以高再现性恢复亲本生理(40375923)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减少人血管类器官中不规则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来减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40341804)

生成用于人类类器官神经元成熟的物种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的方案(40705596)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

骨内感受及其在骨再生生物材料中的应用前景(39743568)

骨类器官的构建和进化(40687551)

肠骨轴中的细胞外囊泡:骨质疏松症的新见解和治疗机会(40657203)

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类器官(40621183)

类器官血管化:策略和应用(40285576)

骨关节炎类器官的智能制造(40285592)

骨组织工程3D打印支架的仿生结构设计(40206144)

基于丝素蛋白的水凝胶用于骨关节炎治疗中的软骨类器官(39744693)

骨类器官开发和应用的标准化和共识(39744680)

动态GelMA/DNA双网水凝胶促进编织骨类器官形成,增强骨再生(40123197)

使用基于工程ECM DNA CPO的仿生基质顺序构建血管化和矿化的骨类器官,以实现有效的骨再生(40144795)

人工合成的细菌胞外囊泡和IL-4包裹的水凝胶依次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40237831)

ROS激活的多因素控释纳米水凝胶支架用于骨软骨缺损的靶向双谱系修复(40156774)

产生具有骨免疫调节和可持续氧气供应的适形骨类器官单元的微球策略,用于骨再生(40538275)

使用肠道类器官及其细胞外囊泡的联合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骨质疏松症(40525095)

 

同济大学尹晓磊

可调节的人体肠道类器官系统实现了自我更新和分化之间的受控平衡(39747097)

优化内耳类器官,实现高效毛细胞生成和耳毒性反应建模(39862345)

小分子增强胰腺导管类器官的高效生成(40230288)

 

重庆大学雷明星

通过皮肤类器官实现再生头发色素沉着:由胶原蛋白VI和信号素3C介导的适应性模式化(40611437)

时空适应驱动的动态Thra激活模拟皮肤伤口愈合反应(40558382)

THSD4通过促进毛乳头和毛基质相互作用促进毛发生长(40093891)

接触冷却诱导的ELOVL4通过促进炎症向增殖相转变来促进皮肤伤口愈合(40083712)

 

以上内容仅是窥探国内类器官研究领域的一角,还有众多杰出的国内学者在幕后默默耕耘,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

让我们向这些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也衷心希望中国的类器官事业蓬勃发展,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