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 | siRNA扩增的新亚细胞器:E颗粒

来源:生物探索 2024-07-19 13:34

课题组通过蛋白组学和细胞学手段鉴定出了5个定位于E颗粒的蛋白,包括EGO-1,DRH-3,EKL-1,ELLI-1和一个新蛋白EGC-1,并揭示了E颗粒参与小干扰RNA扩增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光寿红课题组,施蕴瑜院士课题组,安徽医科大学冯雪竹课题组与哈佛大学Scott Kennedy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erm granule compartments coordinate specialized small RNA production的文章。该研究在线虫中发现了一个参与siRNA扩增的新的亚细胞器:E颗粒。在本项研究中,课题组通过蛋白组学和细胞学手段鉴定出了5个定位于E颗粒的蛋白,包括EGO-1,DRH-3,EKL-1,ELLI-1和一个新蛋白EGC-1,并揭示了E颗粒参与小干扰RNA扩增的分子机制。

图片

在本研究中,课题组首先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联用实验,鉴定出四种与一个必需基因RNA依赖的RNA聚合酶EGO-1具有较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包括DRH-3、EKL-1、ELLI-1、和EGC-1,这些蛋白质在生殖腺细胞核周聚集形成亮点,并且相互之间共定位,但是与目前已知的其它生殖腺颗粒均不共定位。因此,课题组将这些蛋白在生殖腺细胞核周形成的亮点命名为E granule,即E颗粒。

随后,通过一系列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根据生殖腺颗粒的依赖性,课题组将生殖腺细胞特异性小干扰RNA分为三类,并对每一类小干扰RNA的产生,靶标与功能进行了探讨。课题组发现产生于不同亚细胞区室的小干扰RNA会作用在不同的靶标基因上,调控基因表达,这些调控过程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独立。有意思的是,靶向E类基因3’端的小干扰RNAs参与部分E类基因的表达调控,其缺失导致线虫出现不育或者胚胎致死表型。此外,E颗粒的组装缺陷也会诱导内源小干扰RNA扩增的紊乱,继而导致一系列异常表型的产生,包括生育率的下降,RNA干扰机器的失活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