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揭秘肠道炎症的“幕后黑手”——细菌囊泡与IgA之间的“危险联盟”

  1. 溃疡性结肠炎
  2. IgA
  3. 细胞外囊泡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5-26 14:09

本文研究不仅揭示了BEVs在UC中的关键作用,还指出IgA-BEVs与CD89受体的相互作用或许是慢性炎症的核心机制,这一发现为U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提到溃疡性结肠炎(UC),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这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正困扰着全球超过500万人,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常常会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尽管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但仍有大量患者对现有治疗产生耐药或反复发作。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Enrichment of human IgA-coated bacterial vesicles in ulcerative colitis as a driver of inflamm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拉茨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神秘面纱,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与健康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肠道微生物不仅参与消化和营养吸收,还与免疫系统紧密互动,然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引发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结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尽管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在UC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和关键效应因子仍不清楚。

这项研究的核心是细菌外囊泡(BEVs),这些由肠道细菌产生的微小囊泡,直径仅几纳米,却包含着多种细菌成分,如脂多糖(LPS)、蛋白质和DNA片段,这些成分具有强烈的促炎作用。有研究发现,在UC患者中,许多BEVs被免疫球蛋白A(IgA)包裹,IgA通常在肠道黏膜中发挥着防御病原体的作用,但在UC患者中其似乎能意外地加剧机体的炎症反应。

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U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结肠液及组织样本,结果发现,UC患者样本中IgA包裹的BEVs浓度显著更高,这些IgA-BEVs能特异性地结合到肠道中某些免疫细胞上的CD89受体从而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此外,UC患者的炎症肠黏膜中CD89阳性免疫细胞数量也明显更多,在携带人类CD89受体的小鼠模型中,IgA-BEVs能显著加剧肠道炎症,而未修饰的小鼠或仅含有可溶性IgA的小鼠则没有这种反应。

本文研究不仅揭示了BEVs在UC中的关键作用,还指出IgA-BEVs与CD89受体的相互作用或许是慢性炎症的核心机制,这一发现为U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未来研究人员或能通过开发中和抗体或阻断CD89受体的药物来阻止这些囊泡的形成、IgA包裹或其促炎效应。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重新审视那些曾被放弃的针对B细胞或IgA的治疗策略。研究人员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性,但这次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他们表示,关键不仅在于肠道中存在哪些细菌,更在于这些细菌释放的信号以及免疫系统如何解读这些信号。BEVs作为微生物组的产物,虽然之前鲜有关注,但未来可能在UC及其他免疫介导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就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细菌和其所释放的囊泡在维持健康和引发疾病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微小囊泡的“破坏力”,也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研究人员能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那些被UC困扰的患者重获健康,让肠道微生物组重新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Thapa, H.B., Passegger, C.A., Fleischhacker, D. et al. Enrichment of human IgA-coated bacterial vesicles in ulcerative colitis as a driver of inflammation. Nat Commun 16, 3995 (2025). doi:10.1038/s41467-025-59354-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