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总闹肚子、便血还瘦巴巴?Phytomedicine:生姜泻心汤能激活肠道 “修复按钮”,调菌群治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2-19 10:46

研究发现,生姜泻心汤可显著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其机制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上皮修复,并调节肠道菌群,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提供新方向。

炎症性肠病(IBD)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IBD的重要亚型,约占IBD患者总数的45%。UC患者常出现腹泻、便血、体重减轻和腹部不适等症状,但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

传统中药方剂在多靶点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生姜泻心汤(SJXXD)便是其中之一。SJXXD源自《伤寒论》,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其成分包括生姜、甘草、人参等多味中药。已有研究表明,SJXXD中的一些成分,如姜烯酮A、6-姜酚、黄芩苷、黄连素和甘草甜素等,分别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平衡、改善肠道菌群等作用,这提示SJXXD或许能用于UC的治疗。但此前,其对UC的具体疗效和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近期,刊登在Phytomedicine的一项研究Shengjiang Xiexin Decoction ameliorates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via activating Wnt/β-Catenin signaling to enhance epithelium renovation and modulating intestinal flora,深入探究了SJXXD治疗UC的效果及潜在机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HPLC-Q/TOF-MS技术对SJXXD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40种代表性成分。随后,研究人员开展动物实验。他们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DSS组、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以及两个不同剂量的SJXXD组。通过让小鼠自由饮用3%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之后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在改善UC症状方面,SJXXD表现出色。DSS处理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而服用SJXXD(1.25或5.00 g/kg)的小鼠体重下降得到显著缓解。同时,SJXXD还能明显减轻小鼠的腹泻和血便症状,降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在结肠损伤修复上,SJXXD同样效果显著。DSS会导致小鼠结肠缩短、组织损伤,而SJXXD治疗后,小鼠结肠长度得到有效维持,结肠黏膜的绒毛结构和组织完整性明显改善,高剂量SJXXD组的治疗效果与美沙拉嗪相当。

图 1:生姜泻心汤改善了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症状和结肠损伤

图 2:生姜泻心汤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炎症

从作用机制来看,SJXXD具有多重功效。一方面,它能抑制肠道黏膜炎症。UC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而SJXXD可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IL-1β、IL-6、IL-12/p40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单核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另一方面,SJXXD有助于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它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加紧密连接蛋白(如ZO-1、Occludin和E-cadherin)和粘蛋白(Muc-2)的表达,增加杯状细胞数量,有效修复被破坏的肠道屏障。

进一步研究发现,SJXXD还能调节相关信号通路和肠道菌群。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SJXXD主要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肠道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肠道上皮再生。在肠道菌群调节上,SJXXD显著恢复了UC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菌群结构。在门水平上,增加了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了弯曲杆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这些变化与UC病情改善密切相关。

图 3:生姜泻心汤对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和潜在机制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SJXXD可通过抑制结肠炎症、重塑肠道屏障功能,有效治疗DSS诱导的UC,其作用机制与激活Wnt信号通路和调节肠道菌群有关。这一研究为U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方案,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不过,目前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SJXXD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在不久的将来,SJXXD能为广大U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Chen C, Lin XH, Xie YM, et al. Shengjiang Xiexin Decoction ameliorates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via activating Wnt/β-Catenin signaling to enhance epithelium renovation and mod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Phyto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 2025. doi:10.1016/j.phymed.2025.15645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