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初期警惕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断药
来源:生物谷 2023-01-12 11:32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长效针剂因其作用迅速、剂量稳定、给药间隔长等优势,近几年逐渐成为提高依从性的有效解决办法。但既往上市的部分药物也存在某些局限性,如首次注射前3周须补充口服剂型、剂量调整不便等。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2023年1月8日后,新冠病毒感染正式进入“乙类乙管”时代。而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后疫情初期医生的感染休息和医疗资源的阶段性短缺,让“第一波冲击”显得非常严峻,有基础病和长期服药需求的人群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精神分裂症等中枢神经性疾病患者作为阶段的脆弱人群之一,也急需受到重视。
1、居家断药将加大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困扰约2400万人。据估算,我国约有1000万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低而导致的复发率高、病情反复,成为当下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难点。数据显示:首次发作的患者有60%服药依从性差,5年内的复发率超过80%。多次复发导致病程迁延、治疗难度增加、也使治疗费用大幅增加。
精神分裂症首要复发原因就是中断治疗或自行减药。临床治疗中,患者对口服抗精神病药不依从的情况本就相当普遍,原因包括担心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认为症状好转就不需要服药、认为每日服药太麻烦而擅自断药、间歇性漏服等。新冠疫情放开后,集体感染过程中,无论是患者本人或家属无法出门还是各类买药困难而导致的用药中断,又将大大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难度。
2、长效针剂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长效针剂因其作用迅速、剂量稳定、给药间隔长等优势,近几年逐渐成为提高依从性的有效解决办法。但既往上市的部分药物也存在某些局限性,如首次注射前3周须补充口服剂型、剂量调整不便等。
2021年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的上市,为我国约1000万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返社会带来新希望。利培酮微球(Ⅱ)每两周肌肉注射一次,给药剂量更为精准,用药安全性提升,可显著改善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用药依从性问题。与口服制剂相比,用药频率显著降低,可有效改善患者漏服、忘服的用药情况,同时又有利于医生追踪患者的用药效果及病情转归。
与此同时,利培酮微球(Ⅱ)通过改良药物释放方式缩短了初始的释药延迟期,首次注射给药后无需同时补充口服制剂,且能更快达到治疗所需的稳态血药浓度,迅速控制症状。
3、后疫情时期精神心理类服务需要跟上
中科院院士陆林教授此前在卫健委的发布会上提到,新冠3年来,全球新增焦虑症9000万,抑郁症7000万,这个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类次生事件的发展继续上升,精神疾病不仅会对患者个人造成影响,也对全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后疫情时期的精神心理类服务需要从综合成本的角度,寻找更优的创新解决方案。
利培酮微球(Ⅱ)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已被纳入全国医保目录。此前由于精神类药物复杂制剂研发、生产难度大,技术壁垒高,高端制剂(如纳米晶、微球)的生产工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这两年,随着相关药物的上市,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高端针剂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希望创新解决方案能够惠及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帮助后疫情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提升依从性,降低由于断药带来的复发等风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