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类器官之父最新论文:首个人眼结膜类器官,可产生眼泪,还可用于药物筛选及移植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1-15 09:43

该研究发现,在过敏样条件下,簇状细胞会变得更加丰富,这表明它们在眼睛对过敏的反应中发挥作用。

Hans Clevers 教授团队团队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Human conjunctiva organoids to study ocular surface homeostasis and diseas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第一个人类结膜类器官模型,该类器官模拟了实际人类结膜的功能,使用这一类器官模型,研究团队发现了结膜中的一种新的细胞类型——簇状细胞(tuft cells)。簇状细胞在过敏样条件下更加富集,因此可能在过敏中发挥作用。这种结膜类器官模型还可用于影响结膜的多种疾病的药物测试。

图片

图片

2009年,Hans Clevers 等人使用来自小鼠肠道的成体干细胞培育出首个肠道类器官,开创了类器官研究的时代。自2009年以来,类器官领域研究成果不断,许多新型类器官和更复杂的类器官不断涌现,使得我们可以自私实验室中模拟各个器官的功能,这为新药研发、精准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带来了更强大的工具。

为了深入了解人类结膜的组成和功能,研究团队开始开发第一个人结膜类器官模型。他们使用来自人类结膜的细胞,并在培养皿中将其培养成3D结构,这些微型结构被称为器官,并具有真正的人类结膜的功能。

图片

人结膜类器官的建立、表征和分化

构建出功能性的人结膜类器官后,研究团队想进一步揭示结膜是如何参与眼泪的产生。他们发现,发现结膜产生抗菌肽,因此在多种方式下促进泪液的产生,而不仅仅是通过制造粘液。

接下来,研究团队改变了人结膜类器官的培养条件,以模拟过敏反应。结果显示,这些类器官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眼泪:产生了更多的黏液,也产生了更多的抗菌肽。在这些条件下,他们在人结膜类器官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类型——簇状细胞(tuft cells)。

图片

簇状细胞(tuft cells)

 

簇状细胞已经在多种组织中被发现,但之前还未在人结膜中发现过。该研究发现,在过敏样条件下,簇状细胞会变得更加丰富,这表明它们在眼睛对过敏的反应中发挥作用。

该研究还发现,人结膜类器官可以被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人腺病毒8型(hAdV8)和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HSV1的感染可以被阿昔洛韦(抗HSV药物)逆转,而缺乏批准药物治疗的hAdV8感染可以被西多福韦(抗巨细胞病毒药物)抑制。这表明人结膜类器官可用于影响结膜的疾病的药物研究和筛选。

最后,该研究显示,人结膜类器官可以被移植到机械损伤的免疫缺陷小鼠结膜上,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兔子上进行进一步临床前验证。

图片

人结膜类器官对小鼠的移植

研究团队表示,这一新开发的类器官模型为研究影响结膜的疾病打开了大门,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这一模型来测试治疗过敏或干眼症的药物,从长远来看,甚至有可能为眼部烧伤、眼癌甚至遗传性失明患者制造替代结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