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解析化橘红“药味”形成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来源:网络 2023-06-06 09:58

邓秀新院士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团队合作研究成果以“Evolution-guided multiomic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trengthen

邓秀新院士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团队合作研究成果以“Evolution-guided multiomic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trengthening of bioactive flavone biosynthesis in medicinal pummelo”为题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发表。研究深刻解析了化橘红黄酮类药用成分高积累的代谢调控机制。

我国柑橘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包括橘、柑、橙、柚、香橼以及枳等近缘种,不仅包含多种美味水果,还是多种重要的中药材基原植物。化橘红、陈皮、枳壳、香橼等柑橘类药材在许多经典名方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化橘红,在止咳、化痰、润肺方面都是君药。迄今研究认为化橘红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但其代谢调控机制还远未明了。

为探究柑橘类药材品质形成机制,作者前期收集了154份柚种质资源,6种柑橘近缘种、7种野生柑橘,利用三代测序技术对化橘红百年树王进行了de novo基因组组装,含9条染色体,大小为345.2 Mb,N50是1.74 Mb,发现类黄酮、苯丙素和萜类途径基因在柚中显著扩张;相对于柑橘近缘种和野生柑橘,59种代谢物在柚中显著高积累,其中43种为具有药用价值的黄酮、黄烷酮、柠檬苦素代谢物及其衍生物;利用2种类型化州柚的6个果皮发育时期转录组和代谢组,构建了化橘红代谢物调控网络;鉴定到一个新的转录因子CmtMYB108,柑橘近缘种和野生柑橘相比,CmtMYB108在柚中显著低表达,PAL和FNS在柚中显著高表达,通过与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和FNS(flavone synthase)的启动子互作负调控黄酮合成途径。该研究丰富了中药材品质形成基础理论,也为开发我国丰富的柑橘类种质资源、提高柑橘类药材质量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郑伟康和张旺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马兆成副教授、徐强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海南大学罗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郭兰萍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梅之南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大会教授也参与了该项工作。本研究得到中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团队及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金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