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印度研究:新冠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或阻碍疫苗研发

  1. 基因突变
  2. 新冠

来源:中外医讯微信公众号 2020-04-16 15:53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指出,在印度分离出来的一株新冠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阻碍全球的疫苗研发。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指出,在印度分离出来的一株新冠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阻碍全球的疫苗研发。这项未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种改变发生在部分刺突蛋白上,该蛋白可使病毒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指出,在印度分离出来的一株新冠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阻碍全球的疫苗研发。
5961587004871254
这项未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种改变发生在部分刺突蛋白上,该蛋白可使病毒与某些人类细胞结合。

报道称,刺突蛋白把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细胞作为攻击目标。ACE2是一种存在于肺里的酶,它还会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人类。

报道称,科学家对ACE2这一受体的了解比其他受体都要多,因此一直研究针对它的抗体。但是一个意外的结构变化可能会使研究变成徒劳。研究人员说,这是首个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重大突变的报告,该突变可能威胁疫苗研发。

他们在研究论文中写道:“这项研究观察发出警告,SARS-CoV-2的抗原表位(即抗体所附着的部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变。”


51441587004871504


73901587004871700

该论文4月11日发表在论文预印本评审平台美国生物学论文档案网(bioRxiv)上。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当前针对SARS-CoV-2的疫苗研发很可能变得徒劳无益。”

这一报道也引起了美国主流媒体的转载报道。


美国《新闻周刊》的标题是“初步研究首次发现冠状病毒重大突变”。

52041587004871806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给出的标题是“研究报告:来自印度的突变毒株可能抹杀当前新冠疫苗的研发努力”。

报道称,尽管变异毒株早在1月就由印度国家病毒研究所从喀拉拉邦的一名患者身上取样,但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上个月才向国际社会发布。这一延迟引起了一些研究人员的不满。

据称该患者是从武汉回国的医学生。但该毒株似乎与在中国武汉发现的任何毒株都不密切相关,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记录的变异相比,似乎也是一个异类。

研究人员发现,该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中。计算机模拟表明,RBD突变可以从刺突蛋白中去除氢键。这在全球其他变种中均未发现。没有氢键,病毒也许不太可能与存在于肺和其他器官中的ACE2结合。

报道称,中国科学院的一位研究人员正在跟踪新冠病毒的突变,并称正在密切关注印度新出现的病毒株。报道还称,一些疫苗已经在中国和美国开始临床试验。但RDB突变可能会给最终结果增添不确定性。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研究结果未经同行评审,还需进一步验证。一位研究人员说,突变有可能是测序过程中的技术错误引起的。

64051587004872063

论文摘要结论截图

在论文的摘要结论中,作者也谨慎地表示,印度发现突变病毒的确是首次报告的新冠病毒的重大突变,如果发现更多突变则为现在的疫苗研制工作敲响警钟。

一些研究人员猜测,新冠病毒可能已经在人类中悄然传播很长时间,并演变成无需太多改变即可适应不同环境和人口的形式。但也有人担心,成千上万的样本采样和测序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变体导致需要针对新毒株的新疫苗的风险增大,就像流感病毒一样。

钟南山:病毒没有明显突变 用疫苗还是有效的

近日,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制工作取得了多项可喜的进展。由军事科学院陈薇少将领衔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第Ⅰ期人体试验已经顺利完成,目前已经开始Ⅱ期人体临床试验

此外,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两款灭活新冠疫苗也已经开始人体临床试验

据报道,钟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的特点是:它的传播力很高,比SARS、MERS、流感都高。

“将来会不会变成像流感这样?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目前看起来还不行,因为现在的病死率很高。所以我们指望的是疫苗。”

钟南山说,目前国内、国外都在加快研发疫苗,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绝不能靠自然免疫,人群里面60%以上感染以后逐渐产生免疫力,不能靠这种自然的方法,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死亡的病人太多,要靠疫苗。

现在新冠肺炎病毒,一方面看它自然的演变,另一方面也要看我们对它的防治情况。现在说它会变成流感为时太早,估计还不会。一般呼吸道的疾病到了夏天就会减少,到了秋天会不会再来?没有办法断定,会不会到明年再来?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非常积极地发展针对性疫苗的原因,因为目前看起来,新冠肺炎的病毒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用疫苗还是有效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