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pj Breast Cancer:科学家开发出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 其或能检测早期乳腺癌发生的纳米尺度的迹象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2-10-12 16:49

来自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血液检测手段,这种名为液体活检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或能帮助在早期帮助确定一名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以及这种癌症是否不太可能会复发。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pj Breast Cancer上题为“Multianalyte liquid biopsy to aid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breast canc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血液检测手段,这种名为液体活检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或能帮助在早期帮助确定一名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以及这种癌症是否不太可能会复发。这种高分辨率的综合性液体活检技术是在临床医生的办公室使用从患者手臂上抽取的血液标本来进行的,一旦样本进入实验室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就能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来判断该名个体是否患有癌症。

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未来某一天帮助临床医生利用对患者的简单抽血就能帮助检测其机体中的乳腺癌。本文研究人员对这一研究抱有谨慎的乐观态度,目前他们希望能通过试验来观察是否能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证实这种新型技术,并阐明这种方法对患者的益处。研究者Peter Kuhn博士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其能通过简单的抽血就能改变人群早期乳腺癌的检测,但目前这仅仅是一项研究结局,后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其临床效益。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癌症形式,每8名女性中就有1名女性会在其一生中遭受这种疾病的影响;自1976年美国癌症协会认可以来,乳腺X射线检查以及组织活检技术就成为了临床医生用来检测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化手段。然而,乳腺X射线检查技术并不是100%准确的,其检测会受到健康致密组织的阻碍,根据乳腺癌监测联盟的数据显示,该技术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大约为87%,对于一些女性而言,乳腺X射线检查技术尚无法获得,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没有诊所或医院的贫穷偏僻社区的女性,还有一些女性并不会进行这项常规的检查。

科学家开发出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 其或能检测早期乳腺癌发生的纳米尺度的迹象。

图片来源:NCI 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然而,组织活检技术也并非是一种万无一失的方法,尽管其能揭示关于肿瘤的相关信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医生仅能对一小部分区域的人群采样,或许也无法捕捉到肿瘤的全部范围,同时组织活检技术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且是非常痛苦的。因此,综合来看,乳腺X射线检查技术和组织活检技术的缺点意味着一些病人直到癌症生长和扩散时或许才会被诊断出来,而诸如CSI-Cancer液体活检等新方法或许就能为临床实践带来一种补充的工具集。这项研究中,研究者Kuhn及其同事从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对处于早期和晚期阶段的100名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这项工作是在包括南加州大学的Norris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地点进行的。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理论,即高分辨率的液体活检技术是否能诊断多种癌症生物标志物,包括所谓的癌小体(oncosome),其是一种纳米大小的膜结构货物载体,其能丰富机体的癌症生长环境,这些癌小体能被癌细胞所分泌,正如此前在研究中观察到的那样。

研究者Kuhn说道,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处于早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机体中都存在高水平的癌小体,其直径大约有5-10微米,大约是一个细胞的大小;我们在大约一年半之前首次在前列腺癌患者中识别出这些大型的囊泡结构,且发现其与癌症发生直接相关,也就是说,这些癌小体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果进一步研究能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这或许就意味着,新一代的高分辨率液体活检技术或许能转变为诊断早期乳腺癌和其它癌症的新型诊断工具,同时,这种新型测试技术也能指导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从而使其保持一种无癌状态。

研究者表示,如果机体血液中存在癌症迹象的话,诸如此类检测技术或许就能带来一定的希望,如果存在癌症迹象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延吉人员就能非常早地发现并改善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人员揭示了新型液体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其有效监测机体外周血血样中的罕见循环事件,并对晚期乳腺癌、早期乳腺癌和正常的供体样本进行分层管理。(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Setayesh, S.M., Hart, O., Naghdloo, A. et al. Multianalyte liquid biopsy to aid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breast cancer. npj Breast Cancer 8, 112 (2022). doi:10.1038/s41523-022-00480-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