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长征医院创新技术一针封堵罕见动脉导管未闭

来源:上海长征医院 2024-02-02 10:11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5%。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多学科配合下,通过介入治疗,为方先生成功实施了经主动脉腔内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为罕见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开创了一种新的途径,也标志着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水平跨上新台阶。

 

38岁的方先生来自厦门,近年来经常感到心悸、胸闷,尤其在剧烈运动后症状更为明显,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最后来到上海长征医院就诊。

 

祸不单行:

确诊先天性心脏病,还有一个“漏洞”

 

经心脏彩超检查后,方先生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祸不单行”的是,他的心脏还藏有一个“漏洞”,即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内科立即将他收到病房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经心脏CT三维重建等检查,方先生的动脉导管属于“双动脉瘤型”,即动脉导管上有两枚动脉瘤,情况十分凶险,随时有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风险。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5%。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出生后婴儿即开始肺的自主呼吸,动脉导管24小时内自行闭合。如该通道持续不能闭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因此,该疾病需早发现、早治疗,中断其血流就可使患者痊愈。但方先生症状与其他病例不同,听诊没有杂音,常规检查根本无法发现,所以从小到大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

 

图片

病例讨论

 

目前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可用经心导管介入方法得到根治。由于方先生动脉瘤最粗直径约8毫米,最细处约1.7毫米,吹弹可破的瘤体及狭长的导管蒂部、穿刺及建立轨道难度大,随时都有破裂风险!

 

双管齐下:

心腔内超声、血管造影引导同时做

 

面对这一挑战,心血管内科张家友教授协同神经外科梅其勇教授反复进行了术前讨论,对手术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做了预案,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最终决定打上“双保险”,采用心腔内超声和血管造影经皮导管进入患者动脉血管。据介绍,该手术不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还能够高度准确地封堵动脉导管,保护患者心脏功能。

 

图片

张家友教授(左)和汤晔华教授手术中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在神经外科、超声诊断科、放射诊断科的全力配合下,方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术中,心血管内科张家友教授和汤晔华教授团队分别从患者左侧股动脉和右侧股静脉穿刺进入,在心腔内超声和DSA造影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建立了主动脉-肺动脉-动脉导管轨道,沿轨道将封堵器经降主动脉送至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处,释放、回撤、封堵……

 

图片

红色箭头所指处是放置的封堵器

 

经过一个多小时手术,两枚动脉瘤和动脉导管的“漏洞”封堵成功!术后,经主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未闭的动脉导管被封堵器固定良好,异常分流消除、主动脉无狭窄、心脏杂音消失,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我太幸运了,要不是医生认真仔细,技术精湛,现在的自己都不知道会怎样,没想到心脏的大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手术后胸闷、心悸感觉就消失了。”方先生感慨地说道。为表达感激之情,方先生特地定制锦旗赠送给医护团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