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直播回顾:“新时代下的癌症早筛”,应当这样做!

来源:网络 2022-04-22 09:35

癌症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4月15日下午14点,在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第一天,“肿瘤防治 早筛先行”线上系列活动如约而至,第一期活动主题为“新时代下的癌症早筛”
 
本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海南省医疗创新促进会、早筛网、南方医学网联合主办,鹍远生物作为支持单位,邀请多名国内知名的健康科普专家共同探讨癌症防治,从而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
 
直播现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坚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玉萍教授,鹍远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江立先生等行业大咖围绕“新时代下的癌症早筛”,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以下为本次直播活动的详细内容。
 
 

图片

 陈万青教授直播截图
陈万青教授作为本次活动的大会主席,在致辞时表示,希望此次活动帮助大众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治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与防癌健康体检,针对癌症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在发表以《认识癌症,科学防癌》为主题的演讲时,陈万青教授从“我国癌症发病现状”“政府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引起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五种癌种筛查方式”等四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认识癌症及科学防癌的重要命题。
 
陈万青教授提到,当前我国癌症负担情况可以总结为“三高一低”,即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治疗费用和低生存率。
 
所幸,“人民健康已成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行动等重大国策悉数颁发,国家财政支持的癌症筛查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都表明我国将癌症防治关口前移的决心。

图片

 田艳涛教授直播截图
田艳涛教授在此次直播活动中的演讲主题为《那些与胃肠肿瘤发病相关的坏习惯》
 
“这次演讲针对的是普通人群。”田艳涛教授开门见山,表示这次将从日常生活着手,科普癌症防治知识,主要分为以下五点。
 
第一点,胃病竟是“精神病”。事实上,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研究表明,有34%到44%的癌症患者,具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
 
第二点,“坐”出来的癌症。对于现代人而言,长时间的久坐工作是常见之事,然而,久坐会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
 
第三点,这根烟,趁早戒。田艳涛教授表示,吸烟不仅容易导致肺癌,甚至和所有癌症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外,二手烟亦特别需要注意防范。
 
第四点,这些饮食需留心。亚硝胺作为强致癌物,藏在腌制食品、咸鱼、剩菜剩饭中,大众需警惕。以及需合理饮酒,切勿“借酒浇愁”。
 
第五点,不分餐的代价。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避免幽门螺杆菌、甲肝、手足口病等疾病的传播。
 

图片

刘玉萍教授直播截图
刘玉萍教授发表了主题为《适宜技术对肠癌早筛早诊早治的价值》的演讲,从“了解肠癌认知盲区,筛查关口前移”“提高肠癌筛查率,选择适宜筛查手段”“肠癌多基因甲基化检测”等三个方面着手,发表深刻而独道的见解。
 
刘玉萍教授表示,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即直到发现便血、严重腹泻或腹痛等疑似症状时才做癌症筛查,这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重视有关。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刘玉萍教授说道,但与此同时,肠镜筛查的依从性是全球性的难题。那么,如何提高依从性?刘玉萍教授提到了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这一无创手段,只需一管血(8到10毫升),就可检测出是否有癌信号存在,如果有,又可定位来自哪个器官。
 
刘玉萍教授最后总结道,借助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等技术有利于提升肠癌筛查的依从性和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图片

徐志坚教授直播截图
徐志坚教授此次的演讲主题是《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及方法》
 
徐志坚教授认为,从国内外癌症筛查指南来看,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筛查年龄是从50岁开始,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应当更为提前。例如,具有癌症家族史人群,不良生活习惯突出人群。
 
“1976年到2014年,美国实行癌症筛查后,肠癌死亡率降低了51%。”徐志坚教授表示,我国的癌症五年生存率,目前仅相当于美国及日韩15年前的水平,这其中差距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癌症的早筛早诊水平
 
徐志坚教授说道,肠镜毋庸置疑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但是面临着“患者依从性”和“肠镜资源有限”的问题。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测序等技术手段的进步,加上国家越来越多的投入,我国的肿瘤防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升

图片

讨论环节直播截图
在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后,迎来的是闪耀着智慧碰撞火花的讨论环节。
 
陈万青教授、田艳涛教授、徐志坚教授、刘玉萍教授以及鹍远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江立先生,以“探索新时代下癌症早筛的‘早’与‘防’”为主题,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畅谈“新时代下癌症科普怎么做?”“新时代下肠癌预防的健康管理服务如何实现?”“以肠癌为代表的癌症怎样做到早发现?”等主题展开深刻讨论。

图片

张江立先生直播截图
其中,张江立先生在发言中表示:一个好的癌症筛查产品,首先性能要好,能够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第二要成本相对低;第三要使用方便。目前我们通过鹍远专利技术平台开发的肠癌筛查产品常艾克®,一管血同时检测6个甲基化区域,灵敏度高;同时由于是血液样本,采集,运输和处理方便,易标准化。去年在扬州市的民生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发现了近千例癌前病变,取得了很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好评。与此同时,我们与复旦大学联合完成初步验证的泛癌筛查技术,已经于去年底启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可以用一管血同时筛查多种癌症,从而能够早期预防和发现,提高生存寿命。
本次直播活动的最后,陈万青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总结道,癌症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其中既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防癌、积极抗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