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三维基因组拓扑相关结构域边界的CTCF组织规律

来源:网络 2023-12-17 10:13

该研究首次解析了三维基因组TAD边界处朝向TAD外CTCF位点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揭示了TAD边界CTCF位点的组织架构规律,为阐明TAD边界处成簇CTCF位点的绝缘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比较生物医学中心吴强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Outward-oriented sites within clustered CTCF boundaries are key for intra-TAD chromatin interactions and gene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CTCF在三维基因组拓扑相关结构域(TAD)边界的成簇结合位点中,朝向TAD外的位点对于维持TAD内染色质相互作用和基因正常转录发挥的关键作用。

image001.png

基因组三维结构影响基因复制、修复、转录和重组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对于个体发育至关重要,与各类疾病和衰老再生等密切相关。该团队前期发现线性基因组中正向与反向的CTCF结合位点在立体空间上相互靠近形成染色质环,因此基于染色质环化形成的TAD边界中总是分布着朝向TAD内的CTCF结合位点(PNAS, 2012; Cell, 2015;GB, 2020)。然而多数TAD边界中还分布着朝向TAD外的CTCF结合位点,该论文发现这些CTCF位点精准调控着TAD边界的绝缘强度,破坏它们会导致TAD外载入的环化复合物粘连蛋白Cohesin异常滑入TAD内、造成TAD内的基因参与的染色质互作外泄而紊乱基因的表达。

image003.png

图1. 三维基因组TAD边界处朝向外的CTCF位点工作机制示意图

该团队首先对大脑神经发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原钙粘蛋白基因簇相关TAD展开研究,描绘了小鼠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原钙粘蛋白的动态表达图谱,并在原钙粘蛋白基因的表达高峰期(新生期)检测了一系列组蛋白修饰的富集度,发现原钙粘蛋白基因簇在兼性异染色质区域表达,潜在的增强子元件存在于原钙粘蛋白TAD右边界中。随后,采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鼠体中对原钙粘蛋白TAD右边界中的潜在增强子元件进行了系列敲除或突变,结合转录组检测和染色质捕获技术,找到了原钙粘蛋白β/γ基因簇的调控元件和原钙粘蛋白γc3亚型特异的绝缘子元件。

image005.png

图2 小鼠大脑皮层中原钙粘蛋白TAD右边界包含增强子元件和复杂CTCF元件组合

最后,对原钙粘蛋白TAD右边界中朝向TAD外的CTCF位点进行了原位敲除,经过系统性分析转录组、表观遗传修饰和染色质构象变化,发现该CTCF位点通过阻隔TAD内外的染色质异常互作维持TAD内的正常染色质构象,对TAD内基因的正常表达至关重要。此外,该团队还对控制肢体发育的HOXD基因簇的着丝粒端TAD展开验证性研究,通过单独或组合敲除人类HOXD TAD左边界中的两个朝向TAD外的CTCF位点,证明这两个朝外的CTCF位点通过协同作用发挥着类似的绝缘功能。

image007.png

图3 控制肢体发育的HOXD基因簇的着丝粒端TAD左边界CTCF位点分布

该研究首次解析了三维基因组TAD边界处朝向TAD外CTCF位点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揭示了TAD边界CTCF位点的组织架构规律,为阐明TAD边界处成簇CTCF位点的绝缘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330016)、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400200)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1DZ2210200)等项目的资助。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生葛笑、副研究员黄海燕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吴强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硕士生韩可琪、实验动物中心徐汪杰副研究员和王朝霞研究员参与了课题研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