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并发症多、控制难度大,重症哮喘治疗应尽早引入生物制剂

来源:网络 2025-05-05 16:23

【重度哮喘开头】

张先生今年45岁,已经与哮喘抗争了20多年。然而最近几个月,他发现即便严格按照医生的吸入治疗方案,病情依然难以控制。加之正值春夏交替,柳絮等过敏原增多对呼吸道刺激较大,因此症状愈加严重,甚至多次因哮喘发作被送往急诊。

对于一些哮喘患者来说,即使遵循医嘱进行吸入治疗,病情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不得不依赖口服激素来缓解症状,这正是重度哮喘患者所面临的困境。对于这类患者,应尽早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用生物制剂,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哮喘本质是气道炎症

哮喘并非短期能治愈的病症,它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急性发作期间患者的气道剧烈痉挛,不仅面临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远期来看,哮喘长期反复发作,会带来不可逆的气道重塑和肺功能减弱,进而带来慢阻肺、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细胞通过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持续激活气道炎症反应,导致哮喘症状反复发作,更是重度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表明,EOS水平较高的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复杂,控制难度较大,比如在我国76.8%的重度哮喘患者都属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因此,抑制EOS的活性,控制气道炎症,对于哮喘的治疗至关重要。

为何哮喘抗炎,药不能停?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哮喘的抗炎治疗呢?目前针对哮喘抗炎,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是联合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与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其中,ICS能通过抑制引发炎症的因子,帮助减轻气道的炎症反应;而LABA则通过舒张气道平滑肌,改善呼吸困难。这两种药物结合使用,能有效缓解急性症状,并长期控制炎症,尤其适用于中重度哮喘的长期管理5,现已被全球指南广泛推荐。

然而尽管现有的治疗手段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哮喘的控制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我国约55%-70%的哮喘患者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这意味着有超过3000万哮喘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充分管理。许多哮喘患者认为只有出现症状时才需要进行治疗,症状刚刚减轻就自行减药、停药,导致频繁的急性发作。

哮喘之所以是慢性病,是因为患者的气道炎症会长期、反复发作。即使急性症状看起来已经减轻,气道中的炎症依旧没有消失,此时如果不遵从医嘱进行治疗,再次发作只是时间问题。就像灭火,不能只扑灭眼前的明火,还要清除潜藏的暗火,不然还是会死灰复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保证“足量、足疗程、全病程”, 持续进行吸入治疗,才能彻底控制气道炎症,确保治疗效果。

吸入治疗无效怎么办?生物制剂为重症患者带来希望

然而临床上仍存在一些即使经过规律吸入治疗后,病情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重症哮喘患者。在我国,此类哮喘患者占比约为5%,大约有300万人。这些患者经常反复出现间断喘息、憋气等急性发作症状,还会诱发诸多并发症,面临着更高的残疾和死亡风险。而反复的急诊、住院,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调查数据显示,重度哮喘患者的年平均治疗费用比轻中度患者高出5至8倍,且占据了所有哮喘患者医疗总成本的50%以上。

针对这类重症哮喘患者,得益于对哮喘原理认知的不断深化,临床上以生物制剂为代表的创新疗法展现出了显著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这类创新药物可精准靶向关键炎症通路,高效抑制相关的炎症因子,如嗜酸性粒细胞(EOS),进而显著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并有望降低对激素的依赖,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1。与传统“地毯式轰炸“的广谱治疗不同,生物制剂更像是气道炎症的”精准导弹系统“,它能准确锁定病灶根源,通过”点对点“的对因治疗,直接抑制过度活跃的炎症细胞,进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全身性影响和副作用。

近期公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首次提出哮喘可“临床治愈”的全新理念,成为时隔五年的又一重磅更新,也意味着未来重度哮喘患者有望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症状稳定、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并显著降低急性发作、持续性气流受限、药物不良反应及哮喘相关死亡的风险4。对此,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旻教授表示:“新版哮喘治疗指南的更新令人振奋,不仅让哮喘的治疗目标更加明确,坚定了我们对于实现哮喘‘可控、可治、可愈‘的信心,也让更多重度哮喘患者燃起了重返健康生活的希望。得益于国家PCCM哮喘专病能力提升项目对诊疗能力的不断强化以及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的持续更新与进步,重度哮喘患者正逐步摆脱反复发作的困扰。”

尽管生物制剂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症状和减少急性发作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高昂的药物费用仍然给患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张旻教授表示:“我们也希望国内的学者能有更多提升诊治能力的研究,同时希望更多创新生物制剂能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从而在临床端实现普惠和可及,为重度哮喘患者带来获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