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破除癌细胞的“隐身大法”,捣毁癌细胞的“能量工厂”是关键!
来源:奇点糕 2023-09-25 11:14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不断发生着代谢适应性改变,以满足快速增殖的需求和躲避免疫系统的追踪。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不断发生着代谢适应性改变,以满足快速增殖的需求和躲避免疫系统的追踪。
已有研究表明,作为细胞能量代谢中心,线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推动肿瘤进展,但越多细节仍未阐明。
今日,一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发现,通过重新布线肿瘤细胞线粒体中的电路,可以破解肿瘤细胞的隐身术。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Gerald S. Shadel及其同事们发现,调节肿瘤细胞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活性,可以提高前期抗原提呈能力,让T细胞更容易发现和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1]。
电子传递链中,复合物I和II(CI和CII)相当于电子流的两个入口。复合物I负责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是提供电子的主线路;复合物II则以琥珀酸为底物催化产生FADH2,并在这个过程中将FADH2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属于次要线路。CI和CII提供的电子共同经辅酶Q、复合物III、细胞色素C、复合物IV传递,最终产生ATP。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构建复合物I或复合物II表达缺失的黑色素瘤小鼠模,以研究两者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复合物II缺失会导致小鼠的肿瘤生长显著减缓,且肿瘤组织中的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多、IFN-γ和GZMB等肿瘤杀伤因子水平提高;复合物I缺失的小鼠肿瘤生长没有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复合物II而不是复合物I缺失,能够强化小鼠的抗肿瘤反应。
另外观察到,复合物II缺失的小鼠肿瘤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增强,表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表达水平提升。
MHC-I的抗原提呈能力是激活T细胞和引导其进行杀伤的关键。通过破坏MHC-I的活性,研究者们发现,复合物II缺失所引发的强烈抗肿瘤反应,正是通过增强抗原提呈能力来实现的。
从机制上来看,由于复合物II缺失,其底物琥珀酸无法被降解。细胞中过度积累的琥珀酸会导致表观遗传学修饰发生改变,从而促进编码MHC-I的基因转录,提高MHC-1表达水平。这个过程独立于IFN信号通路。
此外,在体外实验中用琥珀酸处理肿瘤细胞也能够提高MHC-1的水平,支持了这一结论。
那么如何合理利用复合物II来抗肿瘤呢?
直接全身性地抑制复合物II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会降低细胞线粒体的ATP产量,并干扰其它代谢反应,可能对正常细胞或组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神经毒性。
在这里,研究者们尝试了一个方法,对肿瘤细胞中的电子传递链进行改造,让压力更多地给到复合物I这条线路上。
他们将与复合物I发生互作的MCJ蛋白敲除,结果发现这可以增强复合物I活性、降低复合物II活性,而不降低电子传递链的ATP产量。
与预想相符,MCJ蛋白敲除后,黑色素瘤细胞内的琥珀酸水平提高,MCH-1基因表达水平提高,抗原呈递能力增强。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观察到肿瘤生长减慢,肿瘤里的CD8+T细胞及其抗肿瘤效应因子水平提高。
重编程电子传递链减少CII活性,提高肿瘤细胞抗原提呈能力
总体来说,适度减少肿瘤细胞的复合物II活性可以提高免疫活性,可能会是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的潜在策略,从而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研究表明,复合物II遗传性功能缺失突变和琥珀酸积累是促癌因素,琥珀酸也被成为“致癌代谢物”。对此,研究者们表示这与这项研究结果并不冲突。复合物CII遗传学功能缺失可能与肿瘤的早期形成有关,而琥珀酸在已经形成的肿瘤中起促炎作用。此外,复合物II缺陷可能与其他致癌基因突变一起存在,共同推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