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糖尿病竟然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全方位改善心血管疾病!

来源:陈爱兰 2024-07-22 16:20

近年来,随着新型的降糖药物的出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疾病管理观念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在发生变化。

近年来,随着新型的降糖药物的出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疾病管理观念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在发生变化。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长期目的是保证血糖水平稳定和代谢控制良好,从而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1]

血管疾病(CV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2]。有研究指出高血糖可导致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受损和炎症[2],而胰岛素抵抗又可使血糖升高、血管硬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进而引起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CVD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大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风险。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如图1,所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是T2DM患者治疗的一个关键目标[3-5]

图1.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患者心血管风险

UKPDS研究显示,降糖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下降1%,可使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4%、心肌梗死风险下降14%、卒中风险下降12%、微血管事件风险下降37%、任意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及死亡风险下降21%。这也证明了控制血糖带来的心血管获益[6],如图2。2019 ESC/EASD指南明确糖尿病的治疗应以心血管结局为中心,对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高/极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推荐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作为一线治疗,进行更严格的多因素综合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6]

图2. 降糖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事件及全因死亡

所以,T2DM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选择含有GLP-1RA或SGLT-2i的产品来进行长期降糖治疗。GLP-1是一种摄入食物后回肠远端和结肠释放的肽激素,在给予GLP-1后,可通过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延缓胃排空,从而增加胰腺β细胞的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血脂、降低血压和减轻体重。司美格鲁肽为长效GLP-1RA,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可增强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促进葡萄糖转化利用,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肝脏分解糖原,有助于改善高血糖,因此主要用于T2DM的治疗。GLP-1RA与SGLT-2i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不同[7-11](如图3):前者通过抑制炎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来减少ASCVD所致终末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从而减少心血管死亡;后者通过利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转换心肌代谢底物来减少心衰入院,从而减少心血管死亡。

图3. GLP-1RA和SGLT-2i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不同

 

也就是说,司美格鲁肽可以广泛应用于T2DM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介导的“管道pipe”疾病的患者!此外,司美格鲁肽还适用于T2DM合并超重/肥胖、T2DM合并进展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等[12]

我国心血管疾病人群庞大,80%的三甲医院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13,14]。所以,心内科医生学习糖尿病相关胰岛素制剂安全应用的知识非常有必要!JAMA Cardiology杂志刊发的《 GLP-1RA心内科的应用简明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心内科医生应用GLP-1RA的简易性,其推荐的“5步法”对心内科医生来说简单易懂[15]以司美格鲁肽为例:第一步:确定司美格鲁肽的适用对象:T2DM合并ASCVD或ASCVD高危因素、T2DM合并超重/肥胖、T2DM合并进展期糖尿病肾病等患者。第二步:明确司美格鲁肽不适合应用的患者,应严格避免禁忌证,关注其他注意事项,比如GLP-1RA过敏、妊娠或哺乳、甲状腺髓样癌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病史或家族史应避免使用此产品。第三步:关注并调整患者联合应用的其他类降糖药物,比如GLP-1RA与DPP-4i同属于肠促胰素大类,一般不同时应用。第四步:监测与随访患者的应用过程,确保正确的司美格鲁肽应用方法。第五步:协助患者咨询,有效应对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副反应较为常见,如恶心和/或呕吐,腹泻,腹胀,多为一过性,常出现于起始后数周内,低剂量起始,逐渐加至目标耐受剂量,可减少上述症状发生率,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不适。除合并应用胰岛素和/或磺脲类药物情况下,司美格鲁肽单药极少发生低血糖,若出现低血糖,则应调整合并应用的其他降糖药物剂量[15]

此外,关于心内科医生何时启用司美格鲁肽,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指南给出5个时机建议:1.已知ASCVD合并T2DM的患者;2.已知ASCVD的患者,临床确诊T2DM时;3.T2DM患者被评估为具有ASCVD高风险时;4.既往未应用GLP-1RA的T2DM患者诊断ASCVD时;5.因ASCVD或心衰事件入院的患者准备出院时[16]。除此之外,启用司美格鲁肽,还需判断几个流程关键点,其关键点大致为:1.禁忌:妊娠或哺乳;2.成人患者:ASCVD或ASCVD高风险;3.最低剂量起始滴定;4.疗效评估:是否需合并用药(具体启用流程见图4)[16]

图4. 启用GLP-1RA需判断的几个流程关键点

总而言之,司美格鲁肽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T2DM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介导的“管道pipe”疾病、T2DM合并超重/肥胖、T2DM合并进展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还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增加安全度。2020 ACC强调血糖应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同步管理,明确心内科医生启用GLP-1RA的时机,JAMA cardiology“5步法”指导司美格鲁肽在心内科的规范使用,选择适宜患者,滴定用药至具心血管获益的最大剂量持续使用,关注心血管及肾脏获益。司美格鲁肽是T2DM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 Sabarine  MS,Leiter LA,Wiviott SD,et al.Cardiovascular safety and efcacy of the PCSK9  inhibitor evolocumab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and the efect of evolocumab on gly-caemia and risk of new-onset diabetes:aprespecifedanalysis of the FOURI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Lancet Dia-bets Endocrinol,2017;5(12):941-50.

[2] Matheus AS,Tannus LR,Cobas RA,et al.Impact of diabet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 update[J].Int J Hypertens,2013,2013:653789.

[3]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Lancet. 2010;375:2215-22.

[4] Bragg F, et al. JAMA. 2017 Jana 17;317(3):280-289.

[5] Stratton IM, et al. BMJ. 2000 Aug 12;321(7258):405-12.

[6]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00, 1-69.

[7] Christopher Hupfeld,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21(8):1780-1789.   

[8] Verma S, et al. Lancet. 2019;393:31-39.

[9] Visseren, F.L.J., et al. Eur Heart J, 2021. 42(34): p. 3227-3337.

[1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48(12) : 1000-1038.

[11]  Sattar N,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7;69(21):2646-2656.

[12]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0 Nov;8(11):880-893.  2. Mann JFE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839-48.

[13]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06):553-578.

[14]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8):1-73.

[15] Michael C Honigberg, et al. JAMA Cardiol. 2020 Oct 1;5(10):1182-1190.

[16] Sandeep R Das,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20;76(9):1117-1145

 

作者简介:

           陈爱兰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心衰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留美博士后、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广东医院最强科室首届实力中青年医生,广东省保健委专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掌握心力衰竭(特别是难治性呼吸困难)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诊疗及急危重症的救治和综合管理,擅长房颤房扑房早房速、室上速、室早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房颤预防中风左心耳封堵、心脏起搏器植入、冠脉等微创介入治疗。于2016年在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心血管疾病研究进修。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1项,多项省、市级课题,在国际国内杂志发表论文25篇

长期从事科普工作,获“南山科普官”“广州市科普工作者”的称号。带领工作室的成员获“南山科普官”“广州市科普工作者”的称号,团队获广州市科普先进奖等荣誉

担任 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第一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等25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