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 骆利群等发现Teneurin信号通路在突触伙伴配对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来源:生物探索 2024-07-17 09:49

自Teneurin分子发现三十多年后,该文章结合空间蛋白质组学、定量遗传互作研究和高分辨率表型分析,阐明了Teneurin作用的具体信号通路。

来自斯坦福大学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骆利群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尼亚研究园区(HHMI Janelia)的李介夫博士及其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Teneurin Signaling in Synaptic Partner Matching的文章。骆利群实验室的博士生徐钏允为本文第一作者。文章结合空间蛋白质组学和高分辨率表型分析,阐释了在神经环路形成时,Teneurin信号通路在突触伙伴配对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图片

图片

(Credit: Cell) 

首先,作者使用原位邻近标记技术(in situ proximity labeling)获取了在发育阶段的果蝇大脑中的Teneurin(Ten-m)的细胞内互作组(intracellular interactome)。

其次,作者充分利用果蝇嗅觉环路的模型优势(约50种嗅觉受体神经元(ORN)对应50种二级投射神经元(PN),各自在50个嗅小球中形成精确的一一对应的结构),通过突触伙伴配对的定量遗传互作研究,发现突触前体和后体共享的一条信号通路:Ten-m负向调节一个RhoGAP,从而激活Rac1小GTPase以促进突触伙伴配对。

图片

(Credit: Cell)

最后,作者开发了一种称作Sparse Driver的遗传学技术,用于观测和操纵脑内单个神经细胞。利用该技术,作者实现了单轴突分辨率的发育分析,并确定突触伙伴配对通过一种“接触后稳定”的机制:从众多探索性轴突分支中选择出‘获胜者’与伙伴树突形成突触的过程。更进一步,作者还发现:轴突分支与伙伴树突接触后,激活的Ten-m信号通路促进轴突分支中局部F-肌动蛋白水平,最后稳定下该轴突分支并形成突触。

图片

模式图(Credit: Cell)

自Teneurin分子发现三十多年后,该文章结合空间蛋白质组学、定量遗传互作研究和高分辨率表型分析,阐明了Teneurin作用的具体信号通路,并推进了我们对突触伙伴匹配这一重要神经发育过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理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