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代谢》:晒太阳,会让男人变胖!科学家发现,紫外线暴露导致男性胃饥饿素水平升高、食欲增加、体重增长

来源:奇点糕 2022-09-13 18:20

p53,著名癌症相关基因,我们时常能看到它出现在肠癌、肺癌、肝癌等相关文献中,抑癌促癌形态随意转换,科学家在它身后苦苦追寻,好一出它逃他追它插翅难飞的经年大戏。

p53,著名癌症相关基因,我们时常能看到它出现在肠癌、肺癌、肝癌等相关文献中,抑癌促癌形态随意转换,科学家在它身后苦苦追寻,好一出它逃他追它插翅难飞的经年大戏。

 

可是如果,我是说如果,p53出现在一个防晒和减肥做主角的故事中。。。先别急着骂胡扯,紫外线暴露导致觅食行为这条路,没有p53还真的走不通。

 

特拉维夫大学的Carmit Levy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紫外线暴露会诱导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让人容易饿,吃得多,最终造成体重增长。但是,增重这件事只在男性中生效,女性的雌激素会抑制紫外线暴露诱导的胃饥饿素水平升高[1]。

 

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代谢》上。

 

图片

 

人类对紫外线的研究史,可也不算短了。1928年,紫外线成了公认的致癌物质,人类开始大规模的“防晒文化”;但是很快,人们又发现紫外线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日光浴”就又变成了一项健康活动。

 

紫外线强度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在分析饮食数据时,发现男性的食物摄入量受季节变化影响也十分明显,夏季吃得多,冬天吃得少;女性的食物摄入就很平稳,丝毫没有受到季节的影响。

 

难道吃得多少,还和紫外线强度有关?甚至还有这么大的性别差异?

 

带着这些疑问,Carmit Levy教授正式开始了探索。

 

首先,要验证一下紫外线是否真的会对食欲产生影响。研究人员招募了32名接受光疗的皮肤病患者,每周2次或3次接受紫外线暴露(0.1-2.5J/cm²),共10-12次。通过疾病相关食欲问卷(DRAQ),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在接受光疗之后食欲变强,感到饥饿的频率变高,每顿饭摄入的食物总量也更大。女性在接受光疗之后就没有这些变化。

 

这表明,紫外线暴露确实改变了男性的食欲和食物摄入量。那么,雄性小鼠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吗?

 

为了增加在紫外线中的暴露面积,小鼠们都被剃光了背毛,这样暴露面积达到了全身面积50%-60%左右。小鼠们接受50mJ/cm²的紫外线照射,持续10周。在这样的条件下,雄性小鼠表现出了明显的觅食行为变化,吃饭的次数多,量也变大了,但是雌性小鼠的觅食行为就没有发生变化。

 

研究人员还发现,小鼠的新陈代谢水平并没有因为紫外线暴露而升高或者降低。那,雄性小鼠食物摄入量增加,代谢水平不变,还不运动,最终结果当然就是,体重增加。

 

通过对比紫外线暴露前后小鼠血浆中的激素和多肽水平变化,研究人员发现,雄性小鼠血浆中的胃饥饿素水平增加,雌性小鼠的胃饥饿素水平保持不变,而其他在食欲调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激素,比如胰岛素浓度,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中都未见明显变化。

 

所以说,这个胃饥饿素就是食欲增加的关键?

 

胃饥饿素,顾名思义,主要由胃部产生,在饥饿时水平增加。但如果将胃部切除,血液中的胃饥饿素水平仅降低65%,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组织参与胃饥饿素的分泌。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一系列的研究证明,皮肤组织确实参与了多种激素的分泌,而皮下的脂肪细胞,就是胃饥饿素的另一个表达来源[2]。

 

至于紫外线暴露引起的胃饥饿素水平升高,怎么想皮下脂肪细胞的“嫌疑”更重一些。研究人员利用离体人类皮肤模拟了紫外线暴露,发现男性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胃饥饿素在暴露8h时达到了峰值,而女性的胃饥饿素表达没有受到影响。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小鼠使用了胃饥饿素受体拮抗剂,紫外线暴露之后,实验小鼠照常进食,但是食物摄入量却大不如用药之前,说明确实是胃饥饿素介导了紫外线暴露导致的雄性小鼠食物摄入量升高。

 

研究人员对比了紫外线暴露前后的有表达差异的启动子序列,得到了一些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然后发现,呀,p53你怎么在这里呀?

 

研究人员构建了皮下脂肪细胞p53缺陷型小鼠模型,发现此时的紫外线暴露不能再诱导雄性小鼠的胃饥饿素水平升高了,自然也就不再有食欲和食物摄入量的变化,体重也没有增长。

 

那为什么雌性小鼠没有受到紫外线暴露的影响呢?研究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虽然没有发现明确的机制,但胃饥饿素和性激素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关联。男性的胃饥饿素与睾酮水平呈正相关,而女性的雌二醇激素与抑制胃饥饿素的合成有关。在离体皮肤组织培养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女性雌激素及受体水平显著高于男性。

 

研究人员分别用二氢睾酮和β-雌二醇刺激紫外线暴露的脂肪细胞,发现二氢睾酮诱导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而β-雌二醇抑制紫外线诱导的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而如果将雌性小鼠的卵巢切除,同样可以观察到紫外线诱导的食欲和食物摄入量变化。

 

之前都是实验室模拟的紫外线暴露,那来自大自然(太阳)的紫外线暴露,效果如何呢?研究人员招募了27名志愿者,13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在18-55岁,穿着无袖上衣和短裤在太阳下晒25分钟(紫外线暴露约为2000mJ/cm²),在日光浴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分别收集血液样本,并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询问食欲相关问题。

 

与正常状态相比,男性感觉更饿,女性没有报告饥饿水平显著差异,胃饥饿素水平也都展现了与之前相似的变化。

 

但是,可千万别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减肥”和“增肥”的研究。胃饥饿素有抗炎特性,能够抑制心肌萎缩、降低动脉压,可能与“日光浴”的心脏益处有关。另外,胃饥饿素还有增强学习能力、抗焦虑和神经保护的功能。或者把眼光放得再长一些,皮肤脂肪和大脑功能之间是否还会有我们未曾探索的领域呢?

 

在诸多设想之中,研究人员挑了一个看似最简单的作为文章的结尾,“光疗的适用范围可能会因此扩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