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关税风暴中,药明康德再显CXO全球供应链韧性

来源:网络 2025-09-26 17:55

“本土制造”正成为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主旋律。近年来,美国政府频频出台政策,包括行政令、税收激励、监管改革等多重手段来推动医药制造的回流。

9月26日,特朗普宣布从2025年10月1日起,对任何品牌或专利药品若不在美国本土建厂将被征收100%关税,更是加速了产业链在美国本土化的风向。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表明:美国正从政策、财政、监管层面共同发力,引导医药产业链由“生产全球化”向“全球布局+区域本地化”转型。

药明康德:提前布局美国,契合趋势成为先行者

在这种大势下,药明康德在美国的在建与已建布局恰好踩在潮头之上,为其客户与自身抵御政策不确定性提供了结构性优势。

其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基地为小分子原料药(API)和制剂提供从筛选、发现生物学、药理学、工艺研发,到GMP生产的卓越一体化服务;在特拉华州米德尔顿,公司正在建设一个胶囊和片剂的临床及商业化生产、包装和测试的新基地,为美国本土以及全球客户提供全球提供高标准的制剂服务,有望于 2026 年底投入运营。管理层强调,药明康德一直以来都在跟随客户的需求,持续建设其全球化基地。

除了美国,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基地也在同步加速建设:

欧洲:瑞士库威基地近期扩建,口服制剂产能翻倍,并承担更多临床与商业化项目。

新加坡:新基地项目已启动,规划支持小分子、寡核苷酸、多肽、偶联物等领域,一期预计于 2027 年投入运行。

中国:常州、泰兴等地已有成熟 API 与制剂能力,并近期接连通过 FDA 审查。

这种全球多元化网络的提前布局,使公司在面对美国政策波动时,既有美国本地响应能力,也能借助其他区域节点保障客户交付的连续性与多样化选择。这种契合监管走向、贴近客户需求、本土化与全球并行的战略,让其在潜在风云中更具稳健性与竞争力。

在这场全球医药供应链重构的浪潮中,谁能在客户需要的地方,提前把产能布下,谁就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与合作价值。药明康德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节点,努力成为客户最可靠的战略伙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