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细胞疗法终于学会复杂逻辑:解锁“与非门”,让药物只攻击特定细胞

来源:生物探索 2025-08-03 10:28

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名为 “剪接调控靶标识别致动”(SMART) 的平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子开关,更像一个能在细胞表面进行逻辑运算的微型生物计算机。

在生命科学的宏伟蓝图中,精准靶向始终是研究人员追求的圣杯,尤其是在与癌症等复杂疾病的斗争中。我们渴望创造出如同“生物导弹”一般的药物,能够精确识别并摧毁敌方(病变细胞),同时对友军(健康细胞)秋毫无犯。然而,现实远比理想骨感。细胞的世界纷繁复杂,敌我之间往往没有一道清晰的界线。许多被用于靶向治疗癌细胞表面标志物,同样也存在于某些正常细胞上,这使得“误伤”在所难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毒副作用。如何让我们的“导弹”变得更聪明,学会识别更复杂的“密码”,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标志?

7月30日,《Nature》的研究报道“Programmable protein ligation on cell surfaces”,为这一挑战提供了全新的答案。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名为 “剪接调控靶标识别致动”(Splicing-Modulated Actuation upon Recognition of Targets, SMART) 的平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子开关,更像一个能在细胞表面进行逻辑运算的微型生物计算机。它能识别特定的细胞“密码组合”,确保只有在完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激活其功能——无论是点亮细胞、发起攻击,还是呼叫免疫支援。

为细胞编程:当“单一密码”不再安全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由无数房间(细胞)组成的巨大建筑。每个房间的门上都有不同的锁(细胞表面受体或抗原)。癌症治疗的一个核心策略,就是找到只存在于癌细胞门上的那把“特殊锁”,然后打造一把能打开它的“钥匙”(如抗体药物),从而进入并摧毁这个房间。

这种策略在过去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最大的问题在于,那把“特殊锁”往往不是真正“特殊”的。比如,在乳腺癌中被广泛靶向的HER2受体,虽然在癌细胞上高表达,但也在一些正常组织(如心肌细胞)上有少量表达。专门攻击HER2的药物,就像一把能打开所有带HER2锁的门的万能钥匙,它无法区分是该摧毁的“敌人指挥部”,还是不该打扰的“平民住宅”,从而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等“脱靶效应”(off-target effects)。

换言之,依赖“单一密码”的安保系统是不够安全的。一个更高级的安保系统,需要“双重密码”甚至“多重密码”验证。比如,一个特工必须同时出示“身份ID”和“今日口令”,才能被确认为自己人。在细胞世界里,这意味着一个治疗工具必须能够识别细胞表面的多个标志物组合。例如,只有当一个细胞同时表达A蛋白和B蛋白时,我们才将其判定为目标。这就是一个经典的逻辑“与门”(AND gate)操作:条件A与条件B必须同时满足。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构建这样的逻辑系统。例如,通过改造抗体,让两个不同的半抗体分别识别两个靶点,只有当它们在同一个细胞上相遇时,才能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有功能的抗体。这些探索虽然激动人心,但仍面临挑战。许多效应分子(如细胞因子或酶)本身活性极强,一旦被招募到细胞附近,其作用范围可能不受靶点结合的严格限制。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不是去“招募”一个已经全副武装的士兵,而是在确认目标后,在原地“组装”出一个士兵呢?这个士兵在组装完成前,完全是无害的。这正是SMART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

SMART:一把需要“双重验证”才能重组的“智能钥匙”

SMART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一种被称为 “条件性蛋白质剪接”(conditional protein splicing, CPS) 的生物化学过程。要理解它,我们可以把最终要生成的那个功能蛋白(比如一个杀伤性毒素或一个发光蛋白)想象成一把完整的“钥匙”。

研究人员首先将这把“钥匙”一分为二,切割成两个毫无用处的片段。这就像把一把钥匙掰成两半,任何一半都无法开锁。这两个片段,我们称之为“外显肽”(extein)。

接下来,他们利用了一种叫做 “内含肽”(intein) 的神奇蛋白质片段。内含肽像是一个天生的“分子焊工”。当两个特定的、彼此互补的内含肽片段(称为Npu或NrdJ-1等)在空间上足够接近时,它们会自动识别对方,并进行一种“自我剪切和焊接”的反应。它们会把自己从所连接的蛋白质链上切除,同时把两端的“外显肽”(也就是我们那两半钥匙)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重新组成一把完整的、有功能的钥匙。

SMART系统的巧妙之处在于,研究人员将这两半“钥匙”(各自连接着一个“焊工”片段)分别与两个不同的“导航天线”连接起来。这些“天线”可以是抗体片段,也可以是设计的 锚蛋白重复蛋白(ankyrin repeat proteins, DARPins),它们各自能特异性地识别细胞表面的一个靶点(比如HER2和EGFR)。

现在,整个场景变得清晰了:首先,两种SMART分子被释放到细胞环境中。一种带着“半把钥匙A”和“天线A”(靶向HER2),另一种带着“半把钥匙B”和“天线B”(靶向EGFR)。它们各自飘荡,都是无害的。当这两种分子遇到一个只表达HER2的细胞时,“天线A”会结合上去,但“天线B”找不到落脚点。反之亦然。在这两种情况下,两半钥匙相距甚远,“焊工”无法工作。只有当它们同时遇到一个既表达HER2又表达EGFR的细胞时,“天线A”和“天线B”会同时停靠在这个细胞表面。这种共定位(colocalization)使得两半钥匙被拉到彼此的“攻击范围”之内。“分子焊工”内含肽立刻启动,完成剪接反应。两半钥匙被重新焊接成一把完整的钥匙——一个有活性的功能蛋白,就在这个目标细胞的表面被“制造”出来了。

为了验证这个设计,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他们首先构建了一个用于“检测”的SMART系统。这把重组后的“钥匙”是一种名为 SpyCatcher003 的蛋白质,它可以看作一个“分子底座”。这个底座能与一个叫做 SpyTag003 的小肽段发生共价结合。如果给SpyTag003贴上荧光分子(如AF594),那么只要SpyCatcher003在细胞表面被成功制造出来,这个细胞就会被点亮。

他们使用了四种经过基因改造的K562白血病细胞系:野生型(不表达HER2或EGFR)、只表达HER2的、只表达EGFR的,以及同时表达HER2和EGFR的细胞。当他们把靶向HER2的SpyN(含SpyCatcher003的一部分)和靶向EGFR的SpyC(含另一部分)加入到这四种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再加入荧光标记的SpyTag003探针后,结果正如预期: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只有那些同时表达HER2和EGFR的细胞(HER2+/EGFR+)表面,才检测到强烈的红色荧光信号。而野生型细胞、以及任何一种单阳性细胞,几乎都保持黑暗。这证明了SMART系统严格执行了“与门”逻辑。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剂量响应实验,发现只有在HER2+/EGFR+细胞上,SMART-SpyCatcher的浓度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关系,表明这是一个特异且可控的生化反应。

不只是“点亮”细胞:SMART的“必杀技”与“遥控器”

成功验证了“与门”逻辑后,研究人员开始探索SMART系统更强大的功能。毕竟,仅仅“点亮”癌细胞是不够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消灭它们或调控它们的行为。

一个有趣的设计是加入“非”门逻辑:识别“A与B”,但“不是C”。真实世界的生物学问题往往更复杂。有时,我们的目标是那些表达A和B,但“不表达C”的细胞。例如,某个癌细胞的特征是HER2+/EpCAM+,但我们不希望攻击那些同时表达了EGFR的正常细胞。这就需要引入“非门”(NOT gate)逻辑,即 [A AND B] NOT C。

SMART系统巧妙地实现了这一点。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诱饵”(Decoy)分子。这个诱饵分子也携带了一个SMART组件(比如SpyC),并能靶向那个我们想“排除”的蛋白(EGFR)。当这个系统被用于一个HER2+/EpCAM+/EGFR+的三阳性细胞时,靶向HER2和EpCAM的SMART组件会尝试进行“与门”操作。但同时,靶向EGFR的“诱饵”分子也会结合到细胞表面,并与SpyN-HER2组件发生错误的剪接反应,生成一个没有功能的、残缺的SpyCatcher。这个过程有效地消耗了SpyN-HER2,使其无法与正确的SpyC-EpCAM配对。实验数据展示了这一“非门”逻辑的威力。在一个混合细胞体系中,研究人员测试了针对 [HER2 AND EpCAM] NOT EGFR 逻辑的SMART系统。在不加诱饵时,HER2+/EpCAM+和HER2+/EpCAM+/EGFR+细胞都会被点亮。但当加入靶向EGFR的诱饵分子后,HER2+/EpCAM+/EGFR+细胞上的荧光信号被显著抑制,几乎降至背景水平,而HER2+/EpCAM+双阳性细胞的信号则不受影响。这证明SMART系统可以执行更复杂的逻辑运算,进一步提升了靶向的精确性。

下一步,便是实现“定点清除”:为癌细胞送上“剧毒快递”。有了如此精准的靶向能力,下一步自然是递送“致命武器”。研究人员将SMART系统的输出端改造为生物素(Biotin),一种可以被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高亲和性结合的小分子。他们将剧毒蛋白 Saporin 与链霉亲和素连接,制成了“剧毒快递”Streptavidin-Saporin。实验流程如下:首先在一个包含四种K562细胞的混合体系中,加入执行[HER2 AND EGFR]逻辑的SMART系统;只有在HER2+/EGFR+细胞表面,SpyCatcher003被成功合成;然后加入生物素化的SpyTag003,它会共价连接到新生成的SpyCatcher003上,相当于给目标细胞贴上了一个“收件地址”;最后,加入Streptavidin-Saporin“剧毒快递”,它会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相互作用,被特异性地递送到目标细胞,并被细胞内吞,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结果令人振奋。经过一个“两剂疗法”方案(模拟临床给药),72小时后,混合细胞群中HER2+/EGFR+细胞的数量减少了78%。而野生型、HER2+或EGFR+细胞的存活率则基本不受影响。这一结果有力地证明,SMART系统能够将致命的有效载荷(payload)精确地引导至目标癌细胞,实现了“定点清除”。在另一个针对A431细胞(HER2low, EGFRhi, EpCAMhi)的实验中,利用[EGFR AND EpCAM]逻辑,研究人员甚至实现了高达 92% 的目标细胞杀伤率,而对照组的细胞活力几乎没有变化。

无限定制:SMART平台的“万能接口”与“多功能工具箱”

SMART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其惊人的 模块化(modularity) 和 可调性(tunability)。它就像一个高度可定制的乐高平台,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导航天线”(输入端)和“功能模块”(输出端)。

研究人员证明,SMART的“导航天线”远不止抗体。他们成功地将多种靶向配体整合到系统中,包括: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y, sdAb) 和 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多肽(例如靶向CXCR4的多肽BKT140);以及小分子(例如靶向ADORA2A的小分子抑制剂SCH58261)。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天线”是蛋白质、多肽还是小分子,SMART系统都能稳健地工作。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扩展了SMART的潜在应用范围,使其能够靶向更多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

SMART平台最令人称奇的创新之一,是它不仅能“招募”效应分子,还能在目标位置“从无到有”地 制造 效应分子,并将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这在免疫治疗领域具有非凡的意义。

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一种强效的促炎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在抗肿瘤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但IL-1β的全身性给药会引发严重的炎症风暴。如果能在肿瘤微环境中原位、按需生产IL-1β,无疑将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免疫疗法。他们将IL-1β蛋白拆分成两个无活性的片段,作为SMART系统的“钥匙两半”。与之前的设计不同,这次他们将“导航天线”(如anti-HER2和anti-EpCAM)融合在内含肽片段上,而将IL-1β的片段置于外侧。这样一来,当剪接发生后,重组好的完整IL-1β分子就会被释放到细胞外。实验结果展示了这一“细胞工厂”的功能:他们将携带[HER2 AND EpCAM]逻辑的SMART-IL-1β系统与OE19细胞(HER2+/EpCAM+)共培养;收集培养基上清液,并将其加入到HeLa细胞(一种对IL-1β敏感的报告细胞)中;结果发现,这些上清液能够强烈激活HeLa细胞内的 NF-κB信号通路——这是IL-1β发挥生物学活性的经典标志。一系列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更直观的是,在一个共培养实验中,当OE19细胞在生产IL-1β时,旁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eLa细胞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NF-κB蛋白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内。这直接证明了SMART系统能够在目标细胞表面生产并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并通过旁分泌(paracrine)的方式影响邻近的细胞。这是第一个能够按需、逻辑门控地在特定细胞表面生成并释放活性细胞因子的系统,为开发新一代“智能”免疫疗法铺平了道路。

拨开迷雾:SMART照亮细胞微环境的未来

除了作为治疗工具,SMART系统在基础研究领域同样潜力巨大。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工具,去探索细胞表面的“社交网络”——也就是蛋白质的微环境。

利用一种叫做 APEX2 的过氧化物酶或一种基于铱的光催化剂(µMap),研究人员将SMART系统改造为一个“邻近标记”(proximity labeling)工具。当SMART在目标细胞表面组装出SpyCatcher003后,它会招募一个与APEX2或光催化剂相连的SpyTag003。在加入底物或蓝光照射后,这个催化剂会在其周围极小的范围内(纳米尺度)产生高度活跃的自由基或卡宾,这些活性分子会不加选择地给附近的蛋白质贴上“生物素”标签。通过质谱分析这些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就能知道,在那个同时表达HER2和EGFR的细胞表面,还有哪些“邻居”蛋白。这就像给一个特定地址的房子(双阳性细胞)周围的所有邻居都拍了照,从而绘制出一幅精细的“社区地图”。

在一个混合K562细胞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展示了这种 AND门控的光催化邻近标记。结果显示,只有那些符合[HER2 AND EGFR]逻辑的双阳性细胞,在经过整个流程处理后,其表面蛋白才被广泛地生物素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强烈的荧光信号。这为在复杂的组织样本(如肿瘤活检)中,以细胞类型特异性的方式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从执行“与门”、“与非门”逻辑,到实现定点清除、原位合成细胞因子,再到绘制细胞表面蛋白质图谱,SMART平台展示了其作为下一代可编程生物工具的巨大潜力。它将蛋白质工程、合成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的力量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前所未有的、能够在分子层面与生命系统进行复杂对话的语言。

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基于SMART的疗法将能更安全、更有效地对抗癌症,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基于SMART的诊断工具,或许能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血液中检测出极其罕见的循环肿瘤细胞。而对于基础研究而言,一个能够在活细胞内执行逻辑运算的工具,无疑将帮助我们揭开更多关于细胞通讯、信号转导和疾病发生的深层秘密。

一个由逻辑引导、按需编程的精准医疗新纪元,正向我们走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