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希望:老年人手术麻醉的现实与探索
来源:生物谷 2024-05-14 16:43
麻醉医生们被称为手术中的“摆渡人”,他们的努力和技艺为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记者:徐菲
近期,陕西某医院手术麻醉科成功为一位百岁高龄膀胱肿瘤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这一壮举成为该医院建院以来完成的手术麻醉年龄最大的纪录。这位患者,103岁高龄,面临膀胱恶性肿瘤的挑战。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百岁老人不仅成功度过了手术,而且术后清醒拔管,平稳度过围术期。手术的背后,是麻醉医生们的精心准备与细致操作。他们不仅要面对患者年老体弱的挑战,还要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然而,医疗团队的精心策划和团结合作下,这次手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麻醉医生们被称为手术中的“摆渡人”,他们的努力和技艺为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中,他们扮演着关键角色,化解着手术中的各种挑战。记者有幸邀请到了上海资深麻醉专家苏喆医生,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每年需要接诊老年人麻醉手术超过350次,几乎平均每天都会面对一位老年患者的麻醉案例。苏医生将与我们分享他对高龄患者手术的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
之所以将老年人麻醉作为一个重要话题,主要因为高龄病人的生理特点对于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十分脆弱。一方面,老年人的各脏器的退行性改变,如心脏的收缩力减弱,肺部的通气功能下降,肾脏的滤过率降低,这些变化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状。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减少导致神经反射迟钝,肌肉骨骼系统的肌肉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增加了手术后康复的风险,这些变化使得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更长。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代谢率降低导致内分泌系统的效能降低,术后能量代谢减慢,这些都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需要十分谨慎。苏医生工作在上海长宁区,是上海市人口寿命最高的地区之一,平均寿命达到83岁。苏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高龄患者。目前,麻醉领域普遍采用围术期综合管理,而苏医生的实践在围术期管理上独树一帜。他的做法不仅在术中能够随机应变的应用娴熟的麻醉技术,还着重于术前和术后的综合管理,从而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术前阶段,苏医生结合多年的临床自创了一套综合评估方案,该方案适用于所有高龄患者,并且为实习医生提供了全方面的参考,以避免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的评估不足或遗漏等问题。这一方不仅在苏医生所在医院广泛推广,而且得到了其他医院的效仿,为高龄患者的术前全面评估提供了保障。
在术中阶段,高龄患者的个体差异在不同手术中体现出不同的情况,因此苏医生特别采用了滴定法,以小剂量多次给药的方式实施麻醉,精准地达到了麻醉深度,同时不影响患者的内环境,确保了生命体征的稳定。苏医生还会根据病情采用精细化麻醉,这是一种针对患者个体特点和手术需求进行精准调控的麻醉管理方法。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手术类型、术中情况等因素,精确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理想的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的稳定状态。这需要麻醉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以及对麻醉药物的熟练掌握。在术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确保患者既不会感受到疼痛,也不会出现麻醉过度或过轻的情况。精细化麻醉对麻醉医生的用药剂量和术中经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术后阶段,术后疼痛管理是麻醉的重点,也是围术期康复护理的重点。高龄患者常规配备术后镇痛泵,可在需要时按压泵入,以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苏医生特别关注术后镇痛的精细化管控,,严密观察患者,每日对镇痛泵的使用进行随访和指导,同时观察局部渗血、渗液,评估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有效控制疼痛有助于减轻疼痛对老年人造成的应激性损伤,同时促进高龄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和有效咳嗽,从而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这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在应对高龄患者时显得尤为必要。苏医生针对高龄患者的特殊需求的做法为同行在老年人围术期全面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高龄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对于麻醉医生来说,如何更好地应对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期待更多医学领域的专家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寻求符合高龄患者需求的新型管理模式,推动麻醉领域朝着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