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癌细胞》:“上医治未癌”!华人科学家发现,针对TIM-3的免疫治疗,有望将肺腺癌拦在癌前病变阶段

来源:奇点糕 2025-05-11 10:17

研究揭示了肺腺癌不同癌前病变阶段逐步改变的免疫微环境特点,并指出早在非典型腺瘤样增生阶段,免疫检查点TIM-3就在多种免疫细胞中显著高表达,抑制TIM-3则可通过改善抗原呈递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癌症早诊早治,一直都是个美好的愿景,虽然实现它的长路依然漫漫,但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比如随着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普及,肺癌越来越多地在可手术的早期,甚至癌前病变阶段就被发现。只是对于发现病灶或癌前病变后的处理,各方面的声音还很不一样,而且奇点糕还注意到,似乎少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声音——免疫治疗,你们哪去了?

虽说现在有多种免疫治疗方案获批用于早期肺癌的围术期治疗,但前移用于癌前病变此前还是尚未探索的区域。直到今天,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张建军团队在Cancer Cell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肺腺癌(LUAD)不同癌前病变阶段逐步改变的免疫微环境特点,并指出早在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阶段,免疫检查点TIM-3就在多种免疫细胞中显著高表达,抑制TIM-3则可通过改善抗原呈递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阻止病变继续进展。

从正常肺组织到肺腺癌,通常要先后经历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再到浸润性癌的一系列演进过程,不过只靠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看到的可能都是以磨玻璃密度影(GGO)为主的肺部结节,所以对于不同阶段癌前病变的更多特点,例如肿瘤微环境是个什么情况,是否存在理想的干预窗口,该用外科手术切除还是药物治疗,未知还太多了。

本次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团队的研究,主要采用空间免疫组学、转录组学和单细胞RNA测序等技术,分析了114个LUAD病灶及不同阶段LUAD癌前病变,其中许多发现都可以用来为LUAD癌前病变“定调”,比如在AAH阶段病灶内就存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提示两种免疫应答的协同抑癌,但随着病变逐步进展、抗原暴露增多,后续阶段病变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就更多以适应性免疫细胞,例如老熟人CD8+T细胞为主了。

而空间免疫组学分析提示的另一大特征,则是上皮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巨噬细胞等潜在免疫抑制性细胞的共定位,会随着病变进展逐步强化,这就很可能是免疫逃逸的信号。研究者们根据类似的共定位特征,在不同阶段癌前病变中划分出了不同的模块(module),再根据模块中的细胞构成和关键标志物表达情况,推断它们各自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一步步的实验下来,TIM-3的作用就浮现了,因为它早在AAH阶段就高表达于髓系来源免疫抑制细胞(MDSCs)、巨噬细胞(LUAD癌前病变中最多见的免疫细胞)和CD4+/CD8+T细胞,说明它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可能很早就发挥了作用,主要配合它的相应配体则是CEACAM1(上皮细胞表达),二者的编码基因表达共定位模式非常相似。而众所周知,靶向TIM-3的在研免疫治疗药物已经有不少了,拓宽应用场景到癌前病变当然是美事。

体外细胞实验和小鼠实验也相继证实,在LUAD病变发生的早期(诱导癌变后4周时)使用TIM-3抑制剂,可有效阻止癌前病变的继续发展,显著降低小鼠肿瘤负荷,但对已成型的LUAD,TIM-3抑制剂处理却基本无效;进一步分析显示,TIM-3抑制剂处理主要影响的对象可能是巨噬细胞和经典树突状细胞(cDCs),前者的极化状态变得更有利于抗癌(M2/M1比值下降),而后者抗原呈递能力明显增强,T细胞主导的免疫应答也就强了。

其实吧,许多围绕着早期肺癌乃至癌前病变是否需要干预的争论,其实都与干预的实际价值和做法有关,比如手术治疗的并发症问题、是否能真正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等等,而如果TIM-3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损伤肯定比动个手术小得多,所以奇点糕还挺看好你们,加油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