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杀虫真菌附着胞粘液层形成机理与功能
来源: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2021-06-15 21:00
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成树课题组完成的题为Conservative production of galactosaminogalactan in Metarhizium is responsible for appressorium mucilage production and topical in
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成树课题组完成的题为Conservative production of galactosaminogalactan in Metarhizium is responsible for appressorium mucilage production and topical infection of insect hos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杀虫真菌绿僵菌附着胞粘液层形成的多糖合成机理及生物学功能。
同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类似,杀虫真菌绿僵菌在感染昆虫寄主时会形成侵染结构附着胞,同时在细胞表面形成粘液层(mucilaginous matrix),介导孢子附着、不同体壁降解酶分泌及穿透昆虫体壁等功能。多年来,学界仍不清楚附着胞粘液层的成分组成、合成机理及生物学功能等。
该研究发现,绿僵菌中存在一个与曲霉菌保守的、由五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簇,负责合成胞外多糖乙酰半乳糖胺半乳聚糖(galactosaminogalactan, GAG)。该多糖由半乳糖、半乳糖胺和N-乙酰半乳糖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通过对该基因簇全部基因及各个单基因进行敲除后,生物化学、质谱及昆虫生物测定等分析证明,绿僵菌通过该基因簇合成部分去乙酰化的GAG,主要在附着胞形成及液体培养的菌丝阶段合成。与人类病原真菌烟曲霉系统感染时需要合成GAG多糖不同,绿僵菌细胞侵入昆虫体内后不会合成GAG。电镜观察发现,绿僵菌基因突变株的附着胞分化不受影响,但其表面的粘液层消失、孢子粘着及穿透昆虫体壁能力显着下降,从而显着影响绿僵菌体表感染的杀虫毒力。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粘液层的缺失可导致附着胞阶段多种蛋白的差异表达,包括与昆虫体壁降解相关的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酶等。此外,该研究发现,GAG合成缺失突变株丧失了在疏水表面形成生物膜以及液体培养时形成菌丝球的能力。该研究对促进理解杀虫真菌的致病机理具有推动作用,也揭示了保守基因簇合成的GAG多糖在不同真菌中发挥着相似或显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