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 | 中山大学邓务国/谢方云/陈淼发现IFN-γ诱导肿瘤细胞犬尿氨酸产生来抑制抗肿瘤免疫

来源:生物探索 2024-06-07 09:28

该研究发现FLI1介导的犬尿氨酸代谢是鼻咽癌的一种免疫逃避机制,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靶点。

中山大学邓务国、谢方云及陈淼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FLI1 promotes IFN-γ-induced kynurenine production to impair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肿瘤内在FLI1是损害T细胞抗肿瘤免疫的关键介质。机制研究表明,FLI1协调CBP和STAT1的表达,促进T细胞释放IFN-γ,增强IFN-γ的染色质可及性和IDO1的转录激活。

这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IDO1表达增加,肿瘤细胞中犬尿氨酸合成增加,反过来促进CD8T细胞衰竭和调节性T细胞分化。有趣的是,作者发现对FLI1的药理学抑制有效阻断了CBP/STAT1-IDO1-Kyn轴,从而激活自身免疫和检查点治疗诱导的免疫反应,最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总之,该研究发现FLI1介导的犬尿氨酸代谢是鼻咽癌的一种免疫逃避机制,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靶点。

图片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的异质性上皮肿瘤,主要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鼻咽癌与EB病毒(EBV)感染有关,其特征是肿瘤病灶内和周围广泛的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如抗PD-1药物)在鼻咽癌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然而,EBV相关鼻咽癌的复杂生物学使该疗法的实际应用面临巨大挑战,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宿主免疫机制来构建免疫抑制性TME,从而发生免疫逃避,使得免疫反应率降低,迫切需要减轻鼻咽癌TME负面影响的新策略。

CD8+细胞毒性T细胞在抗癌免疫反应中表现出强大的效应,是现有癌症免疫疗法的基础。然而,肿瘤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影响使其功能丧失,对鼻咽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IHC)研究揭示了该过程。某些免疫检查点上调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衰竭和功能丧失,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T细胞的破坏。鼻咽癌的这一独特特征可能是探索免疫疗法失败原因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上述过程可以为减轻肿瘤的适应性免疫抵抗提供重要内容。

图片

FLI1在鼻咽癌免疫抑制和ICB耐药中的作用机制(Credit: Nature Communications)

肿瘤细胞的转录因子异常活跃,继而造就免疫学上的“冷”TME,从而破坏免疫清除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该特征为肿瘤治疗干预提供了一类独特的药物靶点,临床研究已经验证了靶向转录因子的癌症疗法的有效性。因此,调控转录因子活性成为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的潜在策略。该研究鉴定出FLI1是一种关键转录因子,通过肿瘤细胞中的CBP/STAT1-IDO1轴调节IFN-γ诱导的犬尿氨酸合成。从功能上讲,肿瘤来源的犬尿氨酸介导CD8+ T细胞耗竭和调节性T细胞分化。重要的是,一种最初为Ewing肉瘤开发的药物YK-4-279可以逆转FLI1介导的T细胞免疫抑制,协同增强抗PD-1疗法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的作用,成为治疗鼻咽癌的潜在策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