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给细胞外囊泡装个“导航”!J Control Release:融合蛋白助力细胞外囊泡靶向B细胞,大幅提升抗原特异性T细胞扩增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4-11 09:49

本研究发现,用含CD21结合域的融合蛋白修饰抗原负载的细胞外囊泡,可使其靶向B细胞,且在体内能增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扩增,有望改善基于细胞外囊泡的免疫疗法。

肿瘤治疗领域,癌症免疫疗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然而,这类疗法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如自身免疫疾病。因此,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免疫治疗策略,以拓宽癌症治疗的选择范围。其中,利用肿瘤抗原负载的细胞外囊泡(EVs)进行治疗性疫苗接种,成为了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近期,发表于J Control Release的一项研究A fusion protein that targets antigen-load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B cells enhances antigen-specific T cell expansion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重要突破。

细胞外囊泡是由所有细胞分泌的膜包裹颗粒,其表面和内部包含蛋白质、脂质、代谢物和核酸等物质,这些成分来源于产生它们的细胞。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Vs(DC EVs)含有对DC功能至关重要的分子,在小鼠实验中,抗原负载的DC EVs能够有效诱导抗肿瘤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不过,DC EVs在临床试验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安全性良好,但疗效有限,未能超越二期试验阶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细胞在抗肿瘤的CD4和CD8+ T细胞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缺乏B细胞或主要缺乏边缘区B细胞的小鼠中,针对EVs的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扩增和IFN-γ分泌明显减少。这不禁让人思考:能否通过将EVs特异性靶向B细胞,来增强抗肿瘤T细胞反应呢?

基于此,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探究。他们构建了一种可溶性融合蛋白,包含lactadherin的磷脂酰丝氨酸结合域(C1C2)和GP350的hCD21结合域(D123),旨在利用该融合蛋白修饰并将EVs靶向B细胞。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首先,融合蛋白修饰后的EVs在大小和形态上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确保了其基本特性的稳定。在体外实验中,D123修饰的EVs与未修饰或用非靶向对照蛋白修饰的EVs相比,对B细胞的靶向能力提高了5倍。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hCD21转基因(hCD21Tg)小鼠脾细胞实验中,均观察到了这一显著效果。而且,D123修饰的EVs与B细胞结合时,不会诱导B细胞摄取EVs,也不会导致B细胞激活。

图 1:从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培养物中分离的囊泡含有细胞外囊泡(EV)标记物,用D123融合蛋白修饰不影响其形态

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了D123修饰的EVs的靶向能力。将修饰后的EVs注射到hCD21Tg小鼠体内后发现,它们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脾脏、血液和淋巴结中的B细胞,且不会受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CD21靶向对EVs在各器官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这意味着修饰后的EVs在体内的整体分布格局保持稳定。

图 2:用CD21结合蛋白D123修饰EVs可增加其在体外与B细胞的结合

最为关键的是,免疫实验结果显示,与未靶向的EVs相比,用hCD21靶向、卵清蛋白(OVA)负载的EVs免疫小鼠,可使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尽管在抗原特异性B细胞反应方面,各EVs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这一发现依然表明,CD21靶向的BMDC EVs能够有效增加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数量。

图 3:与未靶向的EVs相比,靶向CD21的EVs诱导更多的OVA特异性CD8+T细胞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成功证明了用PS结合融合蛋白修饰EVs,能够使其靶向B细胞表面的hCD21,为难以对起源细胞进行EV工程改造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靶向方法。而且,用hCD21靶向的抗原负载EVs免疫小鼠,可促进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扩增,展现出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基于此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其治疗价值,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Offens A, Teeuwen L, Gucluler-Akpinar G, et al. A fusion protein that targets antigen-load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B cells enhances antigen-specific T cell expansion. J Control Release.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5, 2025. doi:10.1016/j.jconrel.2025.11366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