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北京大学胡家志团队解析哺乳动物DNA复制叉的空间构型
来源:生物探索 2024-03-16 11:44
该研究开发了DNA复制相关的原位HiC (Repli-HiC)试验来研究涉及复制叉的染色质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胡家志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Fork coupling directs DNA replication elongation and t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首个检测DNA复制叉附近染色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并发现在人类和小鼠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并非传统模型中认为的独立反方向前进,而是彼此之间能够以偶联的形式持续相互作用,协同完成整个复制延伸过程,并指导复制终止。
DNA复制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涉及特定DNA起点的起始和两个复制分叉相遇时的终止。在每个起点,一对复制体组装并产生姐妹复制叉,以双向方式进行。两个聚合叉之间的相互作用触发染色质上的复制体拆卸,导致复制终止。与大肠杆菌不同,大肠杆菌具有单一复制起点和特定的终止区域,真核细胞有成百上千个复制起始区(IZs)和终止区(TZs)。在酵母菌中已经有很好的复制起源记录,并且复制起始的过程也已经在体外进行了生化重组。同样,在哺乳动物细胞中,IZs和TZs也通过各种高通量测定法被鉴定出来。考虑到从细菌到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大小和复杂性的增加,哺乳动物细胞中DNA复制的调控似乎更为复杂。
早期对真核细胞中复制叉的空间组织的研究依赖于各种显微镜技术。共聚焦显微镜研究显示存在多个球状焦点,即复制工厂,其中包含数十个复制叉。相比之下,超分辨率显微镜分析挑战了这一概念,并表明在人类HeLa和小鼠C2C12细胞中,每个复制焦点可能包含较少数量的复制体,可能只有两个。虽然对酵母和HeLa细胞的研究表明,姐妹分叉在DNA复制过程中非常接近,但其他研究表明,姐妹分叉在酵母和非洲爪蟾中可以独立运作,并且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中没有观察到姐妹复制体的强制性偶联。因此,揭示真核细胞中多个复制体或复制叉之间的协调,需要开发具有更高分辨率的高通量测定方法。
Repli-HiC的实验过程(Credit: Science)
该研究开发了DNA复制相关的原位HiC (Repli-HiC)试验来研究涉及复制叉的染色质相互作用。基于该方法,该研究不仅首次解析了DNA复制叉在复杂染色质环境下的空间组织模式,发现姐妹复制叉的稳定偶联结构,还提出了DNA复制终止的预决定模型,提示仍有重要未知机制触发复制终止。不仅如此,该研究还启示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复制叉偶联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偶联复制叉的生理功能、偶联复制叉与染色质其他代谢过程的协调关系等。总之,该研究为理解DNA复制、基因组稳定性和相关疾病的机理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新的理论基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