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MA子刊:苹果型身材很危险!科学家首次证实,与BMI和FMI相比,腰臀比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密切

来源:奇点糕 2023-10-15 15:23

实际上,关于脂肪的分布对健康的影响,我们之前也报道过一些研究。

近日,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Guillaume Paré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知名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1]。

 

他们对近40万人展开了观察性研究或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首次证实,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脂肪质量指数(FMI)相比,腰臀比(WHR)与全因死亡风险和特定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强、最一致[1]。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医疗保健中,WHR才是最合适的指标。

 

朋友们,是时候拿起软尺,测量下自己的腰围和臀围,再计算一下腰臀比了。如果你是男生,腰臀比≥0.9,就需要担心了;如果你是女生,腰臀比≥0.85,就需要注意了[2]。

 

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重或肥胖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当前,肥胖症的诊疗主要基于BMI。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BMI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呈“J”形相关性。然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BMI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4]。

 

有几项大型观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观察到FMI或WHR与疾病或死亡风险的关系优于BMI[5,6]。不过,目前这些观察性研究很难排除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限制了在FMI或WHR与死亡风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为了更系统/严谨地比较BMI、FMI和WHR,谁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更密切,Paré基于英国生物库发起了这个大型的观察性+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观察队列纳入了387672名受试者,平均年龄56.9岁,女性占比54.2%;孟德尔随机化队列纳入了50594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1.6,女性占比40.6%。

 

图片

研究设计

 

在观察队列中,Paré团队发现,BMI和FMI与全因死亡率呈“J”形相关性,在BMI为24.9和FMI为6.15时,死亡风险最低;而WHR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单调递增关系。

 

图片

观察队列的研究结果(腰臀比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参见第三个图中数据)

 

从癌症相关死亡率来看: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死亡风险显著增加6%(P=3.52×10-8);FMI每增加1个标准差,死亡风险显著增加8%(P=5.36×10-11);WHR每增加1个标准差,死亡风险显著增加18%(P=1.47×10-34)。

 

从心血管相关死亡率来看: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死亡风险显著增加41%(P=1.26×10-131);FMI每增加1个标准差,死亡风险显著增加45%(P=4.61×10-116);WHR每增加1个标准差,死亡风险显著增加59%(P=8.14×10-155)。

 

此外,BMI和FMI与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死亡原因的死亡率呈“J”形关系。就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死亡率而言,BMI和FMI与最低死亡率相关的临界值分别为26和7.43。在其他死亡类别中,BMI和FMI的临界值分别为25.5和6.55。相比之下,WHR与特定病因死亡率的相关性呈单调递增趋势。

 

图片

观察队列中三个指标与不同疾病相关死亡之间的关系

 

再来看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队列的数据。

 

总的来看,三个指标都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具体来说,遗传决定的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的OR值为1.29(P=1.44×10-13);遗传决定的FMI每增加1个标准差的OR值为1.45(P=6.27×10-30);遗传决定的WHR每增加1个标准差的OR值为1.51(P=2.11×10-9)。简单来说,WHR与全因死亡率的关联强于BMI和FMI。

 

此外,在男性参与者中,WHR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比BMI更密切。在女性参与者中,三个指标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相似,是否绝经也不影响这一结论。

 

图片

孟德尔随机化评估的BMI、FMI和WHR与全因死亡率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与BMI和FMI不同,由基因决定的WHR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与观察到的BMI无关。也就是说,WHR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最稳健、最一致。

 

总的来说,基于以上观察性研究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数据,Paré团队认为,无论BMI是多少,WHR与死亡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和一致。因此,他们建议,与体重相比,临床上更应该关注脂肪的分布。

 

实际上,关于脂肪的分布对健康的影响,我们之前也报道过一些研究。

 

例如,密歇根州立大学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堆积在腹部的脂肪会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促进正常的上皮细胞发生癌变[7]。一项超252万成年人的研究发现,臀围每增加10㎝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相关,大腿围每增加5㎝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8%相关[8]。

 

参考文献:

[1].Khan I, Chong M, Le A, et al. Surrogate Adiposity Markers and Mortality. JAMA Netw Open. 2023;6(9):e233483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34836

[2].Song C, Lv J, Yu C, et al. Adherence to Healthy Lifestyle and Liver cancer in Chine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Br J Cancer. 2022;126(5):815-821. doi:10.1038/s41416-021-01645-x

[3].Afzal S, Tybjærg-Hansen A, Jensen GB, Nordestgaard BG. Change in Body Mass Index Associated With Lowest Mortality in Denmark, 1976-2013. JAMA. 2016;315(18):1989-1996. doi:10.1001/jama.2016.4666

[4].Caleyachetty R, Barber TM, Mohammed NI, et al. Ethnicity-specific BMI cutoffs for obesity based on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England: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9(7):419-426. doi:10.1016/S2213-8587(21)00088-7

[5].Emdin CA, Khera AV, Natarajan P, et al. Genetic Association of Waist-to-Hip Ratio With Cardiometabolic Traits, Type 2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AMA. 2017;317(6):626-634. doi:10.1001/jama.2016.21042

[6].Sun YQ, Burgess S, Staley JR,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in HUNT and UK Biobank studies: linear and non-linear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analyses. BMJ. 2019;364:l1042. doi:10.1136/bmj.l1042

[7].Chakraborty D, Benham V, Bullard B, et 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s a mechanistic link between visceral adiposity and cancer. Oncogene. 2017;36(48):6668-6679. doi:10.1038/onc.2017.278

[8].Jayedi A, Soltani S, Zargar MS, Khan TA, Shab-Bidar S. Central fatness and risk of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7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2020;370:m3324. doi:10.1136/bmj.m33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