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比XBB毒株传播更快的XBB1.5来了,它会是一个新挑战吗?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1-18 15:27

作为传播力强的新冠毒株XBB,其一出现就被广泛关注。截止目前,我国已发现的XBB及其亚分支有近200例。然而,最近美国又出现了更快的毒株XBB1.5。

作为传播力强的新冠毒株XBB,其一出现就被广泛关注。截止目前,我国已发现的XBB及其亚分支有近200例。然而,最近美国又出现了更快的毒株XBB1.5。

 

自去年11月以来,美国XBB毒株在新冠感染占比逐渐增加,截止2022年12月30日其占比已达到40.5%。

据相关专家表示,BQ.1和XBB毒株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亦有专家表示,“短期内‘阳康’人群对于XBB是有免疫能力的”。对于传播更快的XBB1.5,同样如此,目前尚未发现其致病力更强。

本文通过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徐金富的分析,系统地了解XBB毒株的特征。

01XBB毒株流行病学
· 国际

XBB是BA.2突变株BJ.1 (BA.2.10.1.1)和BA.2.75 (BA.2.75.3.1.1.1)的重组毒株,而不是来自于单一突变(图1)。2022.8月中旬首次在印度发现(图2)[1]。

 

图片图1 新冠病毒进化路线图
图片图2 来自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奥密克戎毒株的频率检测
 

2022年12月30,美国疾控中心(CDC)于更新的最新新冠毒株检测数据,XBB.1.5突变株已经占到美国新检出毒株的40.5%,并且约是一周前的2倍、2周前的4倍(图3)。

 

图片图3 美国CDC新检出新冠毒株的分布

 

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XBB.1.5已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

 

· 国内

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提及,国内已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与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12月30日,陈赛娟院士团队的研究表明,针对 2022 年秋冬季上海地区新冠病毒感者的 369 份病毒基因组数据进行测序,鉴定出一系列Omicron变异株,包括25例XBB毒株;这25株XBB中,96%的XBB病例(24/25)为境外输入病例(图4)[2]。

 
图片图4 Omicron变异株分布情况
 

1月3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02更强的免疫突破特点

XBB亚型的变异峰值位点有14个,其中包括N端结构域(NTD)中的5个位点,以及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中的9个突变(图5)[1]。RBD上的大量突变使XBB亚型毒株获得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图片图5 XBB毒株突变示意图
 
曹云龙、谢晓亮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XBB是目前对已知的抗体逃避性最强的毒株,远远超过BA.5 [3]。

Raj Rajnarayanan教授团队量化了免疫逃逸的严重程度,以Omicron BA.2(0.33)为参照,BA.4/5约为0.43;BF.7约为0.6;而XBB超过了0.9 [4]。

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相似,但Andrew Pekosz教授表示XBB.1.5还具有一个额外的突变F486P,使其与ACE2受体的结合更紧密,可以更好地与细胞结合,这使得XBB.1.5毒株更容易造成感染。曹云龙教授的研究亦支持相似观点[5]。

03临床处置上的可能挑战

XBB可能会导致接种过疫苗或既往感染人群继续感染,且传染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国内流行的毒株。

曹云龙教授表示,以疫苗接种获得的抗体效力看,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BQ.1.1.10、XBB等对于三针灭活疫苗(CoronaVac)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严重的逃逸能力;即使是接种三针疫苗后又感染BA.1、BA.2、BA.5乃至BF.7的康复者,其血浆对于最新的XBB等突变株的中和滴度也较弱(图6)[5]。

 
何大一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XBB对当前的新冠疫苗(包括针对突变株的二价mRNA疫苗)构成了严重威胁[1]。
 
这意味着我国感染过BA.5.2和BF.7毒株的人在BQ.1和XBB两个新变异毒株流行时,可能会重复感染。此外,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还均发现BQ.1和XBB毒株会使几种中和早期奥密克戎的单克隆抗体失效[1,5]。
 
2023年1月3日,Fred Hutch研究所的HHMI研究员Jesse Bloom在社交媒体发布相关数据,显示XBB.1.5毒株是美国目前传播系数最高的变异毒株(图7)[6]。
 
图片
图6  XBB.1.5表现出增强的hACE2结合和强烈的抗体逃避
 
图片

图7 Bloom团队相关表述截图

致病力可能与目前的毒株类似。当前尚无证据表明,与现阶段的流行株相比,XBB相关变异株(包括XBB.1.5)会造成其他不同的临床症状。许文波所长介绍,BQ.1和XBB的致病力与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国家也没有增加。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发布的《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s of 21 December 2022》认为目前暂无证据表明XBB变异株对严重性有影响(图8)[7]。

 
图片图8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相关截图
 
来自美国CDC的数据表明,近期病例报告数及病例死亡数仍较为平稳,但近期病例住院人数有一定上升,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8]。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和奥密克戎变异株XBB有关,但这可能提示需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群。
 
新冠毒株以攻击呼吸道为主,可能会累及到下呼吸道和胃肠道,甚至是其它器官。近日网上所传的XBB更容易攻击心脑血管及胃肠道的言论尚无研究数据支持。目前认为XBB仍以侵犯呼吸道为主。新冠相关毒株主要与ACE2受体结合而致病,而ACE2受体广泛表达于身体各组织,包括心脑血管、胃肠道以及肺等。
 
因此,新冠相关毒株,包括XBB都有可能累及胃肠道造成影响,导致腹泻等症状。但暂时无法得出XBB变异株更易导致心脑血管及胃肠道症状的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已有的研究数据,XBB相关变异株在临床诊疗过程的要求中可能不会有较大变化。但应当关注以下问题:
 

1)其免疫突破特点可能造成的重复感染问题;

2)XBB可能对大多数前期开发的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完全或部分耐药,这可能影响临床治疗及药物开发;

3)XBB是否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或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4)目前仍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群;

5)需要持续监测新冠毒株的流行及变异情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