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癌细胞》: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团队发现,肿瘤竟会用乳酸菌对抗放化疗!

来源:奇点糕 2023-10-23 10:21

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对肿瘤定植的特定乳酸菌进行干预具有临床转化的潜在价值。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肿瘤微生物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肿瘤的生长、生存以及抗肿瘤免疫,从而导致肿瘤对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不敏感。然而,由于动物实验无法完全模拟出人类体内微生物组,临床样本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又存在多重技术限制,肿瘤与微生物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仍未阐明。

 

外生型宫颈癌发生于宫颈黏膜表面,相对容易进行多次的肿瘤微生物组样本采集,这为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Lauren E. Colbert和她的同事们提供了探索机遇。利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活检样本,他们发现,肿瘤里定植的惰性乳酸杆菌(L. iners)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改变肿瘤的代谢过程,从而介导肿瘤对放化疗的耐药性,L. iners水平与宫颈癌患者较差的临床结果有关。

 

文章于近日发表在Cancer Cell期刊上[1]。

 

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共有101名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入组,均接受过标准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Lauren E. Colbert等人获取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随访期间的多组活检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免疫分析、微生物培养。

 

结果显示,调整肿瘤分期、肠菌多样性等多因素后,肿瘤和血液里惰性乳酸杆菌(L. iners)丰度较高与患者较差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相关(HR 5.79,95%CI 1.98-16.95;p=0.001)(HR 8.60,95%CI 1.77-71.77;p<0.01)。在另外招募的患者组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 iners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图片

从宫颈癌肿瘤样本中分离培养的L. iners[2]

 

为了解L. iners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者们生成宫颈癌患者来源的类器官,并从患者的宫颈癌组织样本中分离出L. iners进行培养。

 

他们发现,和对照组相比,与L. iners培养上清液共同孵育的类器官肿瘤生长更活跃、肿瘤体积更大,对放化疗的耐药性更强。而且,用紫外线灭活或PBS缓冲液清洗都不会增加类器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说明是L. iners分泌的代谢物而非L. iners本身(细胞壁成分)引起的放化疗耐药性。

 

图片

与L. iners共孵育促进类器官肿瘤生长

 

进一步研究表明,L. iners作为一种兼性厌氧菌,在肿瘤的低氧环境中能够高效代谢产生L-乳酸。大量的L-乳酸促使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发生改变,肿瘤细胞不再依赖于葡萄糖,而是增加对乳酸的利用,乳酸代谢信号通路以及其它相关通路上调,从而应对放化疗引起的细胞应激反应,提高DNA损伤修复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从放化疗中存活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L. iners实际上是宫颈和阴道中的常见微生物,且几乎只在宫颈和阴道中定植。经基因测序和功能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宫颈癌患者的L. iners不同寻常,在癌症发生之前或发生时便出现基因变异,产生L-乳酸的功能得到增强,让肿瘤如虎添翼。

 

除此之外,依据宫颈癌患者的L. iners基因表达特征,研究者们鉴定出几种与之类似的乳酸菌,并发现其瘤内定植水平较高与非小细胞肺癌(27个月 vs 59个月;p<0.0001)、结直肠癌(50个月 vs 84个月;p=0.0025)、头颈部鳞状细胞癌(20个月 vs NR;p=0.0017)、皮肤癌(6个月 vs NR;p=0.0041)的较低无复发生存期相关。

 

图片

L. iners与宫颈癌互作机制(A)以及对肿瘤代谢的影响

 

基于这些发现,Lauren E. Colbert及其同事们目前正在开发新的策略来克服放化疗的耐药性。他们提到,可以通过局部使用甲硝唑等药物来改变阴道微生物组定植,这个方法廉价且风险相对较低。另外,除了靶向微生物组的局部治疗,靶向乳酸摄取和转化的全身治疗也是一种思路。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对肿瘤定植的特定乳酸菌进行干预具有临床转化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3)00328-8

[2]https://www.mdanderson.org/newsroom/lactate-producing-bacteria-inside-tumors-promote-resistance-radiation-therapy.h00-159622590.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