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细菌群体耐受抗生素新机制
来源:网络 2024-08-16 10:57
研究揭示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群体抗性的新机制,为开发针对细菌群体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刘锦涛课题组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细菌群体在抗生素下通过维持葡萄糖消耗进行自我保护”(Persistent glucose consumption under antibiotic treatment protects bacterial community)的论文。该杂志还发表了对论文的详细点评。
课题组研究了抗生素在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群体中的空间分布,发现以四环素为代表的多种抗生素富集在细菌群体的外围区域,然而在内部区域的富集程度较低。这种空间差异性的富集取决于支持群体生长的碳源葡萄糖的空间分布。由于细菌的紧密聚集,葡萄糖在群体内存在由外到内浓度递减的空间梯度。在群体的外围区域葡萄糖较为充足,而群体内部区域葡萄糖匮乏。这种营养的空间分布通过影响细菌的膜电势决定了抗生素在群体中的空间分布。
细菌群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抗生素,并通过持续性的葡萄糖消耗维持群体的空间异质性,确保了群体在抗生素撤除后能够更好地恢复生长
有趣的是,大肠杆菌群体外围区域可以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维持正常的葡萄糖消耗。这种消耗阻止了葡萄糖扩散到群体的内部区域,导致内部维持在葡萄糖匮乏的状态,从而避免了抗生素在群体内部的聚积、保护了群体的内部区域。课题组发现,群体外围区域之所以能够维持葡萄糖消耗,是因为其具有较低的膜电势。低膜电势导致抗生素积累缓慢,为细菌适应抗生素提供了时间窗口。通过多组学分析,课题组进一步发现细菌的主要适应性反应是脂质合成的上调,其对群体外围区域维持葡萄糖消耗作出主要贡献,而抑制脂质合成能够显著降低细菌群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
研究揭示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群体抗性的新机制,为开发针对细菌群体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刘锦涛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刘锦涛课题组已出站博士后张玉针和2018级博士生蔡钰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教授白凡和博士金心为该课题提供了重要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