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浙江大学冯钰/华孝挺揭示Eco8介导的抗噬菌体防御的分子机制
来源:iNature 2025-11-09 16:45
本研究不仅阐明了Eco8介导的抗噬菌体防御的分子机制,同时验证了msDNA作为噬菌体DNA修饰/结合蛋白传感器的功能。
大肠杆菌Eco8是一种抗噬菌体防御系统,由逆转录酶、3类克服溶原化缺陷(OLD)核酸酶以及一种称为多拷贝单链DNA(msDNA)的DNA-RNA嵌合体组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数据表明,Eco8介导的抗噬菌体防御由噬菌体单链DNA(ssDNA)结合蛋白触发,但其结构基础尚不明确。
2025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冯钰和华孝挺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Cell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Eco8-mediated anti-phage defe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实OLD核酸酶的DNA切割活性与ATP水解活性对Eco8介导的抗噬菌体防御至关重要。
作者进一步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Eco8单独存在及其与T7噬菌体单链DNA结合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逆转录酶、msDNA与OLD核酸酶以4:4:4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巨型复合物。T7噬菌体单链DNA结合蛋白可解旋msDNA,并将Eco8转化为ATP依赖的DNA降解机器。本研究不仅阐明了Eco8介导的抗噬菌体防御的分子机制,同时验证了msDNA作为噬菌体DNA修饰/结合蛋白传感器的功能。

1984年,Inouye及其同事在黄色粘球菌中发现了一种短链多拷贝单链DNA(msDNA)。后续研究表明,msDNA通过2′-5′磷酸二酯键与RNA共价连接。进一步研究发现,msDNA是由称为逆转录子的基因盒所产生。每个逆转录子编码一个非编码RNA(ncRNA)和一个逆转录酶(RT)。该逆转录酶以ncRNA的部分序列(msd)为模板合成msDNA。ncRNA的5′和3′末端具有互补性并可形成双链结构,而紧邻双链区的一个保守鸟嘌呤的2′羟基则作为逆转录反应的引物。msd RNA最终被RNase H降解,从而形成成熟的msDNA。
由于具有产生单链DNA(ssDNA)的能力,逆转录子在基因组编辑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真正的生物学功能一直存在争议,直至研究发现逆转录子能够保护细菌免受噬菌体感染。尽管所有逆转录子都包含msDNA和逆转录酶,但其辅助结构域/蛋白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根据辅助结构域/蛋白的组成,逆转录子可被分为13种类型。目前,仅有II型逆转录子Eco1的抗噬菌体防御结构基础得到阐明。Eco1与其辅助蛋白可形成丝状结构,该结构可被噬菌体编码的DNA胞嘧啶甲基转移酶激活。激活后的Eco1通过耗尽细胞内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来阻断噬菌体感染。

模式流程图(图片源自Molecular Cell )
Eco8作为一种I型逆转录子,由逆转录酶、非编码RNA和克服溶原化缺陷(OLD)核酸酶组成。根据遗传背景的不同,OLD核酸酶可分为三类。第1类作为独立基因发挥作用,而第2类和第3类则分别是Gabija和Eco8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尽管第1类和第2类OLD核酸酶已获得生物化学和结构学研究,但第3类如何感知噬菌体感染并执行抗噬菌体功能的机制仍不明确。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噬菌体可通过其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的突变逃逸Eco8介导的防御。此外, pull-down实验显示野生型(而非突变型)噬菌体SSB可与Eco8 msDNA发生共沉淀。
虽然这些数据提示msDNA与SSB蛋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但未能解释OLD核酸酶的具体功能。本研究证实了Eco8对多种噬菌体的防御活性,验证了OLD核酸酶的ATP水解和DNA切割活性,并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Eco8单独及其与T7噬菌体SSB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结合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分析,作者揭示了Eco8介导细菌防御的分子机制。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5)00814-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