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SCO落幕:赢家和输家,后浪和暗涌

来源:医药魔方 2024-06-06 09:54

ASCO集中展示着制药行业的兴奋和失望:谁在聚光灯下?谁是暂时的赢家或输家?谁是前浪,谁是后浪?

6月初的芝加哥阳光明媚。今年据称大约有44000人聚集在这里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年度会议,这个数字远超过去年的30000人。

ASCO是肿瘤药物开发企业的盛会,它们在此集中展示肿瘤领域一系列最受关注的临床研究的结果,秀出自己的“肌肉”。每年的ASCO会议也总有一些让人铭记的高光时刻或明星药物。

2022年ASCO的全体大会上,Enhertu(德曲妥珠单抗)DESTINY-Breast 04研究结果的发布现场罕见出现全场起立鼓掌的一幕;2023年ASCO大会前两天的新闻热度都在阿斯利康奥希替尼的身上;今年则是辉瑞洛拉替尼CROWN研究5年随访数据的口头报告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60%的患者在五年后仍未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

“这个数据是非常轰动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图刚展示出来,主要研究者Benjamin Solomon刚刚讲完,很多人就马上鼓掌。”一位现场与会者向医药魔方描述。随访5年仍没有获得成熟的中位PFS数据,这是整个实体瘤领域目前最长的PFS。

ASCO集中展示着制药行业的兴奋和失望:谁在聚光灯下?谁是暂时的赢家或输家?谁是前浪,谁是后浪?

中心舞台和明星药物

ASCO的“最新突破性数据会议”(late-breaking data sessions)是明星药物的中心舞台,这个舞台往往被大药企主导。

阿斯利康癌症研发主管Susan Galbraith佩戴着一枚印有数字“6”和“ AZ”公司标志的小翻领胸针参加了今年的会议。这枚胸针上的数字“6”代表的是这家制药巨头连续在 ASCO 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的次数,体现着阿斯利康的“赢家”姿态。

阿斯利康2023年实现了458亿美元的公司收入,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肿瘤药物。上个月,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向投资人承诺,公司到2030年的业绩收入将达到800亿美元。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增长将来自已经推向市场的肿瘤药,同时也有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在接近获批的在研肿瘤药物上。

阿斯利康今年在ASCO全体会议上的两个演讲分别报告了Tagrisso(奥希替尼)和Imfinzi(度伐利尤单抗)的最新研究数据,也给了阿斯利康对于业绩预测保持乐观的理由:Tagrisso 最新的研究显示,可以将 EGFR 突变肺癌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84% ; Imfinzi 的最新研究则显示,可以使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7%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创新药物进展。

肺癌新药研究的相关进展历来是ASCO热度最高的环节。另一个人气爆棚的药物无疑就是ADC了。年初的AACR会议上,ADC相关壁报就被围得水泄不通,这种情况也延续到了ASCO大会上。

尽管有非常多的 ADC 药物需要追踪,与会者也都期待着众多ADC数据的发布,但目前,还没有哪个ADC药物的风头能盖过Enhertu,它还是处在聚光灯的中心。

这也是让阿斯利康感到乐观的另一个原因。6月2日早上,针对HR 阳性、HER2 低表达(IHC 1+ 或2+/ISH-)转移性乳腺癌DESTINY-Breast06研究结果公布,Enhertu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达到13.2个月,比最常见标准化疗方案的8.1个月长得多。如果监管机构批准,这些新数据可能会改变医生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方式,Enhertu 可能成为 HER2低表达和 HER2超低表达肿瘤患者治疗的新标准。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继续改写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规则。

Trop2 ADC依然关注度很高,作为第二热门的ADC药物靶点,几大药企已经展开了激烈竞争,而且,竞争格局似乎越来越清晰。

默沙东通过与科伦博泰的两笔交易获得了早期ADC资产,其中最重要的交易资产便是Trop 2-ADC(SKB264/ MK-2870)。去年ASCO会议披露的首批人体临床研究数据让外媒评论默沙东和科伦达博泰做了一笔非常精明的交易。今年的ASCO会议上默沙东和科伦博泰公布了SKB264联合KL-A167(抗PD-L1单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I期研究结果。经过为期14.0个月的中位随访后,客观缓解率(ORR)为48.6%(18/37,2例待确认),疾病控制率(DCR)为94.6%,中位PFS为15.4个月。

吉利德Trop2 ADC药物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则显示,Trodelvy没有显著延长二线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今年ASCO上研究人员也详细解释了这一失败背后的原因。此前备受期待的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合作开发的DS-1062,针对肺癌的表现也难言令人满意。

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Trop2 ADC的关键战场, SKB264、DS-1062以及Trodelvy谁能胜出,今年的ASCO上能看到些许苗头,不过最终谁能率先撞线获批还是要进一步关注。

ASCO效应下的“赢家”和“输家”

ASCO大会在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开幕,待周一资本市场开始交易,相关公司股票价格的上下波动也就显示出谁是会议的赢家和输家了。这些股价上的短期波动也被称为“ASCO效应”。

这里先穿插一个故事。其实直到2000年代初,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才开始把年会的研究摘要汇编成一本电话簿大小的书,寄给付费的ASCO学会会员。ASCO 的组织者当时并不知道华尔街的投资人对这些研究摘要中的信息非常感兴趣,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研究摘要可以影响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的股票。

一些敏感的投资人为了获得信息上的优势,会向私人关系较好的ASCO 会员“借用”他们的 ASCO 摘要书籍,以便他们根据披露的数据进行交易。当时,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得知他的朋友已经收到邮寄来的ASCO摘要,立刻跑到医生的办公室,拿上那本书,然后把感兴趣的摘要都复印了下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效仿,这也导致在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消息披露之前,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就会大幅上涨或下跌。

现在,ASCO大会摘要已经对所有人免费开放。今年5月23日,俗称“摘要发布日”的这一天,5000多份研究摘要在ASCO官网上免费提供,Summit Therapeutics的股价上涨了几乎两倍。因为Summit 宣布,在一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中,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依沃西单抗击败了 K药。

其他在股市上的“赢家”还包括Affimed,Olema Pharma,Corbus Pharma 和 Arcus Biosciences。股价上的“输家”之一包括Caribou Biosciences,分析认为其股价大跌的原因是公司改变了“ HLA 匹配”的策略,以提高其现成的CAR-T 疗法治疗淋巴瘤的效力。Caribou Biosciences将支持这一策略转变的数据描述为“令人鼓舞”,但投资者显然不这么认为。

阿斯利康尽管股价只是稍有上涨,但外媒普遍认为它是“ASCO24的真正赢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ASCO效应似乎也辐射到了港股市场。5月24日,康方生物股价几乎腰斩,当日最大跌幅接近45%,市场推测这与ASCO大会摘要披露的依沃西单抗III期临床数据表现不达预期有关,而当5月31日头对头击败K药的消息一出,康方生物的股价在一天内又暴涨40%。

更多港股18A公司的股价表现还没有显示出ASCO效应,但对于已经接轨全球新药研发游戏规则的中国创新药,资本市场的这种效应未来肯定也会复刻。

前浪、后浪和暗涌

ASCO是一年一会的重要舞台,也揭示了新药研发上的一个残酷规律: 没有谁可以一直连胜下去。20年前,基因泰克似乎独家主导着抗癌药物的开发,现在则是更多有实力的企业百家争鸣;BMS开创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先河,但最大的市场蛋糕却被默沙东凭借巧妙的研发策略攫取。K药是全球最畅销的药物,年销售额达250亿美元,但它目前还没有帮助默沙东建立强劲的抗癌管线组合。

K药现在也面临挑战,Summit和康方合作开发的依沃西单抗的临床数据让外媒也不禁发出惊呼,“这是首次有药物的表现超过K药”。据此,美国媒体Endpoint news还询问了默沙东研究实验室CMO Eliav Barr的看法,他当然表示,“如果对病人有益,那么我们就开心。”

但是他接着说,“但首先你要看到数据,新闻稿总是会那样写。”

对于依沃西单抗是否能击败K药,业内基于已经披露的数据也有一些不同的解读。大家都期待着更多具体的数据的公布。围绕依沃西单抗,Summit和康方正在进行将近20项临床试验。据Summit公司CEO Bob Duggan介绍,其正在中国以外地区进行临床试验,为在美国批准上市做准备。接下来是中国试验的全部数据,Summit 表示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的一次医学会议上公布这些数据;同时,两个全球性的III期临床试验,第一个试验将于今年完成。

从癌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整体格局来说,今年ASCO整体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平静的水面下也藏有暗涌,孕育着变局,ASCO的舞台上已经上演了很多次这样的故事了。下一代药物的“后浪”已经涌向ADC、KRAS、PARP、CDK、TKIs等领域。

比如,今年的ASCO上,诺华宣布其新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药物Scemblix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的数据优于其第一代重磅药物Gleevec,而且也优于诺华、BMS和辉瑞的第二代药物。诺华公司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领域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积淀,明星产品有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leevec(伊马替尼) 和第二代药物 Tasigna(厄洛替尼)。BMS的 Sprycel (达沙替尼)和辉瑞的 Bosulif(博舒替尼) 也属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第二代 TKIs 抑制剂。

诺华肿瘤学全球主管 Jeff Legos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仍然没有完全从 TKI 抑制剂中获益,这种疾病尚有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Jeff Legos说: “尽管从Gleevec时代到 Tasigna 时代都有创新,但不幸的是,大约50% 的患者未能达到他们的主要分子反应治疗目标。由于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问题,大约25% 的患者实际上在第一年就更换了TKI。”

很显然,诺华看重的是临床需求背后的商业前景。分析师表示,Scemblix全球最高销售额可能达到45亿美元,接近2010年代Gleevec 47亿美元的最高销售额。

“大家都比较实际,也就是说,比较注重解决当下的临床需求。大药厂缺药,在未来5年,专利悬崖之后市场缺口比较大,但是在未来5~8年里能补上缺口的产品,往往不是特别FIC,而是在经过验证的一些致病机制、通路和靶点的基础上,再去做下一代的更好的产品。”今年AACR会议后,和誉医药CSO陈椎对医药魔方分析。

可以看到,在今年ASCO这个大药企的舞台上,这种趋势已经表现得更加明显。

中国数据

中国药企的高管们一如既往赶到ASCO一线,只是越来越多的人会以两重身份参会,一重是来报道数据,和PI沟通,另一重就是来谈BD合作。

今年ASCO大会的口头汇报环节共收录426项研究,其中有55项来自中国,比2023年数量翻了一倍多,再次创下新高,较5年前的19项则翻了近两倍。

不仅仅是数量,很多中国与会者都感受到,中国在ASCO这个世界舞台上占据的份量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重磅口头报告和壁报说明中国药企已经深度参与到全球的药物创新竞赛和市场竞争当中。

创胜集团在今年ASCO上首次公布其核心产品Osemitamab (TST001)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和CAPOX一线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II期临床数据。II期临床结果显示,CLDN18.2高/中表达,包括PD-L1 CPS<5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2.6个月。虽然因为申请时数据还没读出,这项研究未能入选口头报告,但是创胜的壁报也吸引了很多临床PI,甚至是竞争对手安斯泰来和阿斯利康的关注。

创胜集团CEO钱雪明博士几乎每年都参加ASCO,他告诉医药魔方:“他们看到这些数据,都表示非常令人兴奋。创胜的临床方案和安斯泰来的差异在于,我们是在化疗加上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免疫治疗的三联疗法,能不能比靶向治疗与化疗联用,或者比免疫治疗与化疗联用效果更优异,需要数据来验证,这次公布的数据就验证了这样的一个假设。而且,目前CLDN18.2靶向药物的适应症大多集中在末线治疗,Osemitamab (TST001)通过差异化的临床设计和前瞻性布局,很早便定位冲击一线治疗,这次的数据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对一线治疗方案的信心。”

今年3月27日,安斯泰来的靶向CLDN18.2抗体Vyloy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CLDN18.2阳性、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胃癌患者,成为首个获得全球监管机构批准的CLDN18.2靶向疗法。据介绍,创胜的进度目前在安斯泰来之后排名全球第二,有Best-in-class潜力。

今年的ASCO会上,钱雪明有一半的时间在和PI沟通,另一半时间则是谈BD合作。4月份拿到Osemitamab (TST001)的II期数据后,钱雪明就和潜在的合作伙伴在交流数据,“所以我们这次来ASCO主要是做BD,我们正在敲定在全球推进III期临床的最后的合作伙伴,最有可能是一家MNC。”

在现场和全世界的临床KOL和潜在的MNC合作伙伴交流,钱雪明也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首先,KOL越来越多地关注由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这些创新分子,我们国内临床专家的英文水平也越来越高,能够非常流利用英语做报告,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中国药企做的很多创新分子的的疗效优异,很多国外的大药企都有很强的意愿与中国药企开展合作,开拓除中国以外的市场,我认为这种合作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中国数据”也成为这次ASCO大会的媒体讨论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报告了来自中国的数据,尤其是Summit和康方击败K药的的数据就完全来自在中国的临床试验。

但是,FDA首席肿瘤学家Richard Pazdur在ASCO期间接受外媒采访时,再次重申,FDA 不希望制药商仅凭在中国等单一国家进行的试验数据进行新药申请,而是希望看到制药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研究,FDA 需要在不同的研究地点看到一致的数据,并希望参加试验的患者群体多样化。但中国的数据可能仍将在监管讨论中发挥关键作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