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研究发现,TRPV4的功能增益突变是血-脊髓屏障受损和运动神经元变性的驱动因素
来源:网络 2024-06-02 10:50
该研究发现,Trpv4突变是血-脊髓屏障受损和运动神经元变性的驱动因素。而TRPV4特异性拮抗剂有可能是治疗Trpv4突变介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有效手段。
近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eremy M. Sullivan/Charlotte J. Sumner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
他们发现,神经血管内皮细胞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4(Trpv4)基因的突变,会使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并以非细胞自主的方式驱动运动神经元的退变。而给予TRPV4特异性拮抗剂,可以恢复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改善Trpv4突变小鼠的运动神经退行性表型。
研究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1]。
论文首页截图
TRPV4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家族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Trpv4显性错义突变会导致远端脊髓肌萎缩(dSMA)和2型腓骨肌萎缩症(CMT2)。这些疾病的典型表现为由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支配的颈部、膈肌、四肢和声带肌肉的无力。
鉴于血-脊髓屏障是保护脊髓神经元免受神经毒性物质攻击的有力武器。因此,研究团队猜想,Trpv4显性错义突变有可能破坏了血-脊髓屏障,从而导致脊髓神经元受损,最终引发运动神经元疾病。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团队在小鼠Trpv4基因中引入了两个突变(R269C或R232C,对应dSMA和CMT2这两种疾病),生成了两种Trpv4突变小鼠模型。结果发现,Trpv4R269C/R269C小鼠在出生后三周内就出现了运动行为缺陷,并在断奶年龄前死亡。
运动行为缺陷最初的表现为运动能力轻度受损(阶段A),随后在死亡前24至36小时内逐渐进展为前肢瘫痪、脊柱后凸,并难以保持头部直立姿势(此为阶段B),最后在死亡前几个小时内,失去了行走能力,表现为呼吸困难(此为阶段C和D)。这些行为在Trpv4R232C/+小鼠中也可以被观察到(故下文均以Trpv4R269C/R269C小鼠为例)。
突变小鼠出现了运动行为障碍
由于运动行为缺陷主要出现在颈部和前肢,研究团队又对处于阶段C的Trpv4R269C/R269C突变小鼠的颈髓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评估。
结果发现,上颈髓段,尤其是C1段出现了明显的运动神经元丢失和近端轴突病变,在C2和C3段也能观察到近端轴突病变,但无神经元丢失。以上结果表明,Trpv4突变小鼠的运动行为缺陷与运动神经元的丢失和退变有关。
运动神经元丢失
接下来,研究团队在一些与运动神经有关的细胞类型如神经元、胶质细胞、肌肉和神经内皮细胞中删除了Trpv4突变基因,试图观察这样是否可以改善小鼠的行为缺陷。
结果发现,只有在删除神经内皮细胞中的Trpv4突变基因后,小鼠的生存率才得到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特异性地从神经内皮细胞中删除Trpv4突变基因,还消除了断奶期小鼠的运动行为缺陷,以及颈髓C1段运动神经元的丢失和近端轴突病变。
进一步,研究团队想知道Trpv4突变对神经内皮细胞的影响,于是从Trpv4R269C/R269C小鼠的大脑和脊髓分离出原代神经内皮细胞,利用荧光钙成像技术和电生理学实验,研究团队观察到,在TRPV4特异性激动剂GSK101作用下,分离的神经内皮细胞表现出电流密度增加的现象,这说明突变的TRPV4通道异常活跃,通道活性增强。
钙离子浓度
通过对神经内皮细胞跨内皮电阻值的分析显示,TRPV4通道活性增强后,该数值会快速下降。由于该数值是评估血-脊髓屏障完整性的指标(下降意味着屏障遭到破坏),因此,这也意味着TRPV4通道活性增强会导致血-脊髓屏障完整性的缺失。
随后,研究团队又在小鼠体内验证了这一现象,通过注射示踪剂(EZ-biotin,正常情况下不能穿透完整的血-脊髓屏障),研究团队发现,出现明显运动行为障碍(阶段B)的Trpv4突变小鼠的颈髓上段出现了明显的示踪剂泄漏,颈髓下段和腰部则没有明显的示踪剂泄漏。
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示踪剂泄漏)
这说明,神经内皮细胞中Trpv4的突变会使其通道激活,进一步通过破坏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使血-脊髓屏障局部受损,以非细胞自主的方式驱动运动神经元的退变,从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最后,研究团队还发现,当给Trpv4突变小鼠腹腔注射TRPV4特异性拮抗剂GSK219(0.5至2 mg/kg,每天两次)后,小鼠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运动行为障碍也得到明显改善。当给予最高剂量时,可逆转Trpv4突变小鼠的运动行为障碍。此外,GSK219治疗还恢复了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以及运动神经元丧失和轴突病变。
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得到恢复
总之,该研究发现,Trpv4突变是血-脊髓屏障受损和运动神经元变性的驱动因素。而TRPV4特异性拮抗剂有可能是治疗Trpv4突变介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有效手段。期待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angadhar M, Kumar Mishra R, Sriram D, et al. Future dir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A review on various therapeutic targets[J]. CNS & Neurological Disorders-Drug Targets (Formerly Current Drug Targets-CNS & Neurological Disorders), 2014, 13(1): 63-8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