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治疗新靶点

来源:合肥物质院 2025-11-19 10:01

揭示了肝细胞癌(肝癌)与良性肝再生过程的代谢机制的差异,发现通过联合靶向特定代谢酶与维生素A衍生物,可实现比现有靶向药物更高效的肝癌抑制效果,为肝癌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武林团队,揭示了肝细胞癌肝癌)与良性肝再生过程的代谢机制的差异,发现通过联合靶向特定代谢酶与维生素A衍生物,可实现比现有靶向药物更高效的肝癌抑制效果,为肝癌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肝细胞癌的恶性增殖机制与正常肝组织再生修复过程存在差异。传统治疗手段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明显,因此亟需研发更精准的治疗策略。科研团队对比肝癌细胞与良性再生肝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锁定六个关键代谢酶来开展研究。研究显示,这些酶在肝癌中异常活跃,推动癌细胞快速合成生物大分子,并实现恶性增殖。其中,ATP柠檬酸裂解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胸苷酸合成酶位于代谢通路上游,成为抑制肝癌增殖的“黄金靶点”。同时,研究发现,肝癌细胞中视黄醇代谢通路受阻,导致其代谢产物视黄酸水平下降,而视黄酸恰好是抑制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关键因子。

基于上述发现,团队设计出“代谢酶抑制剂+视黄酸”联合疗法。通过特异性抑制前述三种代谢酶阻断癌细胞“能量工厂”,同时补充视黄酸抑制肿瘤干细胞再生。实验显示,这一组合疗法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在动物模型中更展现出比索拉非尼更强的肿瘤抑制效果。

这一研究克服了传统单靶点治疗的局限,通过精准打击肝癌代谢网络中的多个关键节点,实现了抑制增殖到阻断再生的双重作用。该成果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联合用药策略,并为其他代谢异常相关癌症的研究提供了范式。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上。

干预靶点调控机制示意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