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广州站|新一代精准医学—质谱组学与类器官前沿技术和临床应用研讨会

  1. 质谱

来源:精准医学中心 2020-09-28 10:25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革新加快了多组学研究向定量化、高通量化发展。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了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而精准医学的构建,也离不开生物医学研究模型。近年来,兴起的类器官模型被广泛应用,克服了细胞系模型和动物模型体外培养丢失了肿瘤细胞的异质、移植成功率低、样本量大等问题。当多组学利器遇到类器官模型,对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会有怎样的创新和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革新加快了多组学研究向定量化、高通量化发展。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了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而精准医学的构建,也离不开生物医学研究模型。近年来,兴起的类器官模型被广泛应用,克服了细胞系模型和动物模型体外培养丢失了肿瘤细胞的异质、移植成功率低、样本量大等问题。当多组学利器遇到类器官模型,对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会有怎样的创新和突破。

为了促进精准医学再升级,新一代精准医学—质谱组学与类器官前沿技术和临床应用研讨会将于10月15日在广州隆重举行。会议邀请到多位临床研究专家和多组学质谱应用专家分享最新技术进展和临床实践成果。本次研讨会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欢迎感兴趣的老师报名参加! 

会议时间:2020年10月15日13:30-17:30

会议地点:南方医院新实验楼9楼临床研究中心会议室(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道广州大道北1838号)
 


直播平台:微医汇在线学习

会议日程:

主持嘉宾:李刚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南方医院院内可申请学分!
 
报名二维码:


现场参会更有多组学文献集锦赠送哦!



 
嘉宾简介:


吴炳义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神经病学博士后导师。现任南方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在国内率先成立国家和省级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会,并牵头组建了南方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多项基金,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1、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遗传性神经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2、神经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GMFB)在神经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刚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国际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12项,发表SCI论文26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2012年获美国耳鼻喉科学会国际临床研究奖,201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刘亚伟 副研究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分子诊疗专委会(学组)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在Brain、Autophagy 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二十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
 
 
苏薇薇 教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山大学“广州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广东中药上市后质量与药效再评价工程技术中心”、“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 主任。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攻关课题多项。迄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6项,国际专利授权7项,多项专利已实施产业化,取得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获新药临床批件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1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等。


陈泽新  博士  创芯国际研发总监

英国巴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在类器官应用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筛查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主要负责多项类器官临床研究工作,主持多癌种类器官试剂盒生产研发工作及人源肝脏类器官药物毒理评价试剂盒研发工作等。



李凯 副研究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与肿瘤代谢的研究,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6篇, IF>10分六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search、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Molecular Therapy、Journal of Virology和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其中Cell Research原创论文获得“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


刘婷  应用技术市场经理SCIEX中国

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拥有 15年的质谱使用经验,在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 药物研发和DMPK等相关领域的质谱应用上有丰富经验。
 

袁培博 博士  上海中科新生命高级学术顾问

微生物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关系,发表多篇相关SCI学术论文及专利。在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修饰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课题的研究思路总结与归纳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罗微 副教授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生物技术研究员、免疫学副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佛山市免疫组库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 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自主建立高通量全克隆免疫组库分析技术平台、类器官培养技术平台,获发明专利1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6项,发表SCI论文46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Cancer Sci、Oncoimmunology等杂志评审专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