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不应该只是美丽的憧憬!

  1. 类风湿关节炎

来源:生物谷 2020-07-16 13:56

 很多人误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无需治疗,关节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殊不知,长期以往,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关节破坏,有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丧失。
很多人误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无需治疗,关节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殊不知,长期以往,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关节破坏,有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丧失。
 
贵州省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李龙教授表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病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以及残废,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发多部位病变,包括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溃疡及肿瘤等。如果消极对待,接受不正规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致残,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不足20%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全球发病率约为0.5%~1%,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且女性患病高于男性,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多项研究显示,病程时间越长关节致残风险越高,关节破坏一旦发生基本不可逆,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高达70%。
 
贵州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家顺教授表示:“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家庭都有很大的负担。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率不高,经济发达地区达标率大约不超过50%,贵州省可能不会超过20%。原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缺医’问题仍是风湿界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我国风湿系统疾病患者大概2亿人,但是从事这个专业的医生仅有8000人,和其他专业来对比是严重不足的。”
 
曾家顺教授补充介绍,全国几万家医院,但是能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医院只有1700多家,有独立风湿免疫科的才500多家,风湿病专科的医生是极为匮乏的。以贵州省为例,从事风湿免疫专业的人可能才100多人,而且很多人都没有经过相应的风湿免疫专业的培训,面临严重的医护人员的短缺,需要国家重视与加强风湿免疫科的学科建设。
 
“风湿免疫病专业知识普及程度低,缺乏规范治疗培训,使类风湿关节炎早诊早治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另外,无论是患者还是大众对疾病的认知度都比较低,很多患者将其当成关节炎,认为吃点止痛药或激素即可,甚至会有不良医生卖所谓的‘祖传秘方’,导致病情加重。”曾家顺教授进一步强调道。
 
“早期”与“达标”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关键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病程漫长、致残率高等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或延缓关节结构破坏,避免发生畸形以及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据数据显示,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1年,因此,若要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率,提高患者的达标率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医生与患者长期沟通,做到早诊早治、规范治疗、严密监测和定期随访。
 
李龙教授表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与病程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患者病程越长致残率越高。有数据显示,病程在1~5年致残率约为18.6%,5~10年约为43.5%,而大于15年的致残率高达61.3%。”他进一步强调了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的理念,2018年我国更新了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更加明确了治疗目标、诊断流程以及积极的治疗原则。达标治疗是以病情缓解作为首要治疗目标,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将炎症或病情活动度降至较低水平或达到临床缓解,最终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曾家顺教授指出:“多项研究证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早期实现达标治疗,后期出现的致残性越小、预后获益越大。通常来说,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机会窗口’为发病后的1年之内。”
 
新型治疗方案,助力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疗药物仍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等,但这些疗法存在着起效慢、难以控制病情进展、患者依从性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各类创新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其中就有靶向合成药物JAK1/2抑制剂。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家顺教授表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传统化学合成的DMARDs药物;第二类是生物制剂;第三类是小分子靶向药物。DMARDs药物可延缓和控制病情的进展。生物制剂主要是TNF-α、IL-6等的拮抗剂等;小分子靶向药物则以JAK抑制剂为代表。JAK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JAK激酶,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降低R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6及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骨吸收,同时也可抑制多种细胞与细胞因子的活化,缓解炎症,减少关节损伤。另外,有数据显示,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JAK1/2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快速缓解疼痛,帮助患者快速持续达标,且可以口服,相对于皮下或静脉注射为主的生物制剂,更方便患者服用和携带。
 
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将JAK抑制剂纳入治疗标准,用于对DMARDs疗效不足或无法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JAK抑制剂也被列入了国际权威专业机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的最新治疗指南。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享受到了最先进的JAK抑制剂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终身疾病,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没有被完全纳入慢病管理,许多新药没有纳入医保,长期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身体与精神负担,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李龙教授和曾家顺教授也共同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将类风湿关节炎的创新药物纳入医保的政策,让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得以提高,从而让更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得以使用创新药物,获得规范化治疗,进而提高临床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