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眼科成功救治“眼中风”患者,多学科协作开启眼卒中救治新篇章

来源:上海六院 2025-06-13 12:41

与全身静脉溶栓相比,利用动脉内溶栓针对性地为眼动脉注入溶栓药,降低了颅内和全身出血风险,安全性更高。临床实践显示,动脉内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且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上海六院眼科与放射介入科团队通力合作,成功为一名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俗称“眼中风、眼卒中”)患者实施超选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至1.0。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挽救了患者的视力,更标志着我院在眼科急重症救治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突发“眼中风”,患者面临失明风险

 

患者王先生(化姓)为中年男性,左眼因既往眼疾,导致视力仅存不到0.1,右眼是其唯一保有良好视力的眼睛。某天上午,王先生右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立即前往附近专科医院就诊。经广角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为“右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接诊医生建议保守治疗。

据悉,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重症,俗称“眼中风”,缺血超过6小时即可导致视网膜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尽管王先生的右眼为分支阻塞,视力暂存0.25,但右眼作为王先生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唯一依赖眼,视力丧失将对其造成严重影响。为寻求更积极的治疗方案,王先生当日转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眼科就诊。

 

多学科通力协作,与时间赛跑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上海六院迅速启动“视网膜动脉阻塞溶栓治疗绿色通道”,由眼科龙达主任医师、胡健艳副主任医师、卢欣旻医生及放射介入科朱悦琦主任、魏黎明医生进行联合会诊评估。尽管患者发病已超过6小时“黄金抢救期”,但未超过12小时,多学科团队认为仍有救治希望,决定立即行溶栓治疗。

入院1小时内,放射介入科朱悦琦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超选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术中造影显示右侧眼动脉局部重度狭窄,伴视网膜动脉局部闭塞。手术团队凭借精湛技术,经微导管精准定位直径仅1mm多的眼动脉,并泵入溶栓药物尿激酶。30分钟后复查造影证实视网膜血流成功恢复。

术后第一天,患者王先生右眼视力从0.25显著提升至0.8,术后第二天,视力完全恢复至发病前的1.0。经OCT血管造影(OCTA)显示视网膜微血流复通,仅阻塞部位遗留轻微视野模糊,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溶栓前眼底照相

 

溶栓前阻塞部位局部放大

 

溶栓术后第二天眼底照相

 

溶栓后阻塞再通

 

溶栓术后第二天OCTA,血流密度恢复至接近正常

 

 

溶栓前DSA图,术中造影提示眼动脉局部重度狭窄伴视网膜动脉局部闭塞

 

溶栓后DSA示视网膜动脉血流恢复

 

技术突破,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据悉,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血栓或栓子阻塞视网膜动脉,可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力可下降至仅能看到眼前指数。保守治疗包括扩血管、降眼压、吸氧、抗血小板凝集等,然而功能性视觉恢复率较低。溶栓治疗包括全身静脉溶栓和局部动脉内溶栓。动脉内溶栓是通过股动脉置入血管鞘,经颈内动脉将超选择性微导管置于眼动脉开口,缓慢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阿替普酶)至眼循环,达到直接溶栓治疗。与全身静脉溶栓相比,利用动脉内溶栓针对性地为眼动脉注入溶栓药,降低了颅内和全身出血风险,安全性更高。临床实践显示,动脉内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且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